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人民日报:轻飘飘的处罚就是纵容污染

2013.4.15

  没有强硬惩罚措施保障的红线便不是红线,轻飘飘的处罚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鼓励、纵容污染

  据报道,宁夏银川市近郊,3家大药企引发了严重污染,10年来,弥漫在空气中的恶臭、河里流淌的黑水成为了老百姓的一块心头病。企业却称:购买了上亿元的治污设备,已经花了“血本”;恶臭是世界性难题,不可能彻底消除,只能慢慢探索。

  光听这些话,似乎能得出个“企业已经尽力了”的结论。真的如此吗?

  有笔账算起来很清楚:去年,两家企业因违规排污交了20多万元的罚单。如果不违规,一年的污水处理费用需要近千万元。企业选择了前者。这恰恰说明了,“花血本治污”是虚,“花小钱排污”是实。

  即便花钱买了设备,如果不用,毫无意义。据调查,其中两家药企所在的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因“多种原因”,至今未投入运行。记者暗访发现,两家企业都存在“阴阳排污”的现象,到了晚上,污水管中的黑水就明显多了起来。

  企业为何能这么干?有片面逐利的问题;可长期这么干得不到制止,那就是监管的问题。归根结底:环保的监管手段偏软,环保逻辑干不过“带污发展”的逻辑。

  据悉,药企在很长一段时期支撑了永宁县财政收入,“臭了一座城,污了一方水”于是成为长期难以解决的题目。

  随着生态文明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随着“美丽中国”目标的提出,环保二字的分量在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心中越来越重。然而,如果不把重视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把环境保护的软手段变硬,守住可持续发展的底线,“美丽中国”就有被虚置的风险。

  违规排污,罚款仅仅20万元;污水处理,企业得花1000万元,反差实在太大。如果没有制度来大幅提升其违规成本,光说要守住环保红线,肯定是徒劳的。惩罚手段轻若飘絮,肆意排污的现象肯定遏止不住。没有强硬措施保障的红线便不是红线,轻飘飘的处罚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鼓励、纵容。

  必须摒弃这样的理念:“不让污染就搞不成发展”。往小了说,这是狡辩,是庸政懒政;往大了说,这是发展观出了问题。先污染、后治理,往往意味着只污染、不治理。污染容易,积重之后治理何其难,把那些暂时挣的钱都搭进去都不够,这样的教训已经有很多了。

  总之,如果说一提到环保,大家嘴上都说重要,实际中并不当回事,那么污染永远也治不住。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