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广东清远连续两年成重酸雨区 专家表示成因复杂

2013.6.06

  昨日是“世界环境日”。省环保厅前日通报广东省环境状况称,在全省城市降水中,韶关、佛山、清远、顺德和深圳等5市(区)属重酸雨区(pH均值<4.5;4.5≤pH均值<5.0且酸雨频率>50%),继2011年被省环保部门列为“重酸雨区”后,清远连续第二年戴上“重酸雨区”帽子。

  酸雨具有腐蚀性,对建筑物、土壤、生物都有危害。山清水秀的清远被省环保部门连续两年戴帽,清远党政人士和市民感觉“压力山大”。酸雨的形成与硫酸盐和硝酸盐有关,有专家表示,清远酸雨严重与大气中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富集有关,但是否这些硫化物、氮化物就全部来自清远还很难确定,酸雨形成或与清远地理位置和气候有关。

  现状

  清远酸雨情况稳定

  近两年开始增多

  去年上半年,省环保厅将清远市列为“重酸雨区”后,本报记者曾采访环保局人士,环保局技术人员当时曾拿出一份清远地区5个监测站(分别设在城区、连州、阳山、英德、佛冈)测得1991年至2011年酸雨数据,数据显示清远城区、连州、阳山一直以来受到酸雨困扰,而英德、佛冈几乎未下过酸雨,英德21年中只有1992年、1997年检测到酸雨,而佛冈21年未测到有酸雨。

  一份2005年至2012年清远市各地区降水pH值数据显示,清远市降水pH值年平均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从2005年至2009年,清远市区降水pH值年均水平逐年递增,酸雨污染情况逐年好转;从2010年到2012年,清远市市区降水pH值年均水平有所下降,酸雨情况开始不乐观,从全市看,从2008到2012年,清远市全市降水pH值年均水平起伏不定,总体有所下降。在酸雨频度上,该份统计显示,2005年至2009年清远市区酸雨频率大致呈下降趋势,2009年更是未出现过酸雨,酸雨情况明显好转,从2010年开始,市区酸雨频率上升,2012年市区酸雨频率超过50%;从全市看,从2011年开始,清远全市酸雨频率也有上升。

  清远市环保局人士表示,清远城区在1986年就监测到酸雨,连州自1991年起也有监测到酸雨,且酸雨数据一直较稳定。有市民认为清远连续两年成为“重酸雨区”,是否因为发展工业所致,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不认同该观点,认为清远在发展工业之前就监测到酸雨,且水泥产业较多的英德酸雨反而很少,这都表明酸雨与清远工业无必然联系。

  析因

  或与森林减少机动车增多有关

  环保局专业人士曾表示,酸雨是一个区域性问题,清远北面有南岭山脉阻隔,气流移动受到阻隔,不能排除致酸雨的污染物来自其他地方。有清远民间人士认为,清远靠近珠三角,周围有广州、佛山、韶关,且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浮在高空中,随风吹动就长距离漂移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完全可以从周边地区漂到清远。

  有研究清远酸雨问题的环保业内人士认为,南岭山脉使清远地区大气气流受到一定阻隔影响,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稀释,此外,南岭对气流的阻隔作用对清远市充沛的年降水量也起到重要作用,污染物到清远不能迁移再加上清远雨量充沛,两相作用之下促使清远酸雨形成。

  虽不能说酸雨与清远工业有直接关系,但有专家认为,目前清远工业能源消耗多以煤炭为主,煤炭在燃烧时会产生酸性气体,是酸雨中酸性物质的主要来源,此外,清远在发展中森林覆盖在减少,对废气的吸收作用也减弱。

  机动车增多使得空气中氮氧化物增多,已经是业内公认的导致地区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目前,清远机动车数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氮氧化物排放逐年增加。

  治理

  专家建议加强研究弄清成因

  对于如何摘掉“重酸雨区”的帽子,清远市环保部门表示将持续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让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并加强环境监测。

  从2012年环境监测看,全市各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比上年有所好转,二氧化硫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31.6%,二氧化氮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23.3%。

  近日,省政府公布了2012年度各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结果,清远市从2011年全省第19位升到第10位,上升9位,是升幅最大的地级市,表明清远污染物减排工作十分得力,受到上级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

  清远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邹锡恒认为,清远酸雨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酸雨污染源到底来自哪里也不能确定,他建议科研部门应加强监测、统计与分析,弄清清远酸雨污染源到底来自哪里,用数据说话,并加强针对性治理。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东认为,清远要升级工业企业的工艺,如推进陶瓷煤改气,并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减少排放,此外,他也建议环保部门公开各个企业的污染排放数据,用公开来促进企业少排放、不排放意识的形成。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