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区域一体化,环保要先行

2014.4.29

banquan16.jpeg

  子弹头列车飞速穿行在华北平原的雾霾与旷野之中。乘坐C2099等城际高速,从北京到天津只需要33分钟。乘坐D2001等高铁,从北京到河北省保定市也不过40分钟。

  “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作为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甚至全国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随着保定成为“政治副中心”,中关村迁到天津市宝坻区等说法纷纷传开,无论是事实还是传言,京津冀一体化的铿锵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北京、保定以及京津冀范围内的城市会联系得更加紧密,时间、空间不再是阻隔这些城市的牵绊。

  就在人们探讨区域一体化的同时,环保的一体化也再次被提及。

  环保一体化最终将实现区域整体效益最大化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称正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并特别指出,重点将就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布局、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和操作措施。

  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行政分割这一体制性障碍影响着区域性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于是,区域环保合作成为大趋势。

  在区域一体化的范畴内,环保一体化需要开展哪些工作?环保一体化最终要实现什么目标?如何通过区域一体化给区域经济带来巨大的动力?

  如果要问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环保是否也需要一体化?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说,区域的一体化涉及经济、社会、市场、基础设施等很多方面,其中,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体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所谓环保的一体化,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为实现区域内各城市的共同环境质量目标,通过创新相关的机制与制度,以保障各项措施与手段的有效实施,实现区域内各城市在环境管理上的分工与合作,最终实现区域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有人说,提到这个概念,就不得不说到雾霾。正是全国范围频发的雾霾让人们意识到了区域整体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因为在改善空气质量的过程中,任何一地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独善其身。

  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再到广州亚运会期间的成功经验也证明,只有彼此合作协调、统一部署、共同行动,开展区域联防联控,才能有效应对空气污染。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世秋说,区域的合作,特别是大气治理当中的联防联控工作,可以产生环境治理的正外部性。

  “单个地区采取的治理行动可能由于周边污染的传输抵消其成果,而地区间的联合治理将会促进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因此,对于大气复合污染,以行政区块为界各自进行大气污染控制会呈现‘1+1<2’的治理效果,而基于区域整体的联防联控则可能催生‘1+1>2’的治理成效。”张世秋告诉记者。

  就在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中,“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就被作为单独一条措施列出,这进一步明确了区域联防联控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地位。

  由此可见,对于现阶段城市频发的环境问题,区域环保的一体化是完全必要的。

  区域环保和经济的一体化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早在今年2月召开的京津冀协调发展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强调指出,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的合作机制。

  由此可见,协同解决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张耀军看来,污染的治理倒逼了区域合作,也正是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推门石。

  “现在全国的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雾霾的问题,而区域联防联控给治理大气污染带来的巨大作用,让人们认识到了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性。尤其是京津冀这个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太紧密了,可以说是环保的要求倒逼出了区域一体化这一命题,使得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张耀军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环保和经济不能割裂开来讨论,区域环保的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张耀军认为,正是因为经济的发展才衍生出了环境问题,所以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有经济的一体化,就必然要涉及环保的一体化。而且,与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相比,环保的一体化更为现实和紧迫。

  “因为在城市经济一体化的范畴内,城市之间的资金流、物质流等经济流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但是对于环保而言,一体化的范围更大,毕竟空气、水是流动的,区域同质性较强。” 张耀军说。

  “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有助于推进区域内的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和政策的实施。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各地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各异,政府和民众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诉求也呈现区域性差异。而一体化的进程,可以有效促进区域内各主体间的协调与合作,并通过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张世秋认为。

  那么,区域环保的一体化究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能够给经济的一体化带来哪些好处呢?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指出,区域环保的一体化能够促进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在区域范围内有效配置,使生产要素进行合理优化。

  张世秋表示,区域环保一体化的发展会推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研发水平升级。

  “环保的一体化能够通过统筹安排,既有效发挥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优势,又促进区域内进行有利于环境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整体提升环境容量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从而助推经济发展。”张世秋说。

  “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北京地区对于本地的污染源控制日趋严格,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典型污染企业搬迁出北京,机动车排放标准也高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但这种属地控制力度与空气质量改善的幅度并不对等。尤其是迁出的企业大部分落户在津、冀两地,污染排放仍然会影响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从而使得北京的污染减排措施带来的改善效果被削弱。”张世秋说。

  魏后凯同样以京津冀为例作了进一步阐述。“在区域环保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对区域内的产业进行合理布局,重新给每个城市定位。比如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就要对它的产业进行疏解,而周边的承德、张家口就要充分发挥生态功能的作用。这样一来,统筹布局下的这些城市能够形成从生产、加工、到零部件和销售,再到物流的一体化产业链条,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魏后凯说。

  打破行政区域的分割,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所谓区域一体化,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地缘接近、文化相通的城市能够形成一个整体,协调合作,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如何通过一体化的模式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区域一体化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对于产业来说,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现状,找到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到独特的、适合这一地区发展的优势产业。在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短视,不能看别人发展什么好,就发展什么。” 张耀军说。

  张耀军认为,经济一体化的问题解决了,就会为环保的一体化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要根据这些比较优势和环境承载力进行功能定位,包括落户什么样的产业,规划如何制定,都要协同考量。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物流等等,让区域内的城市根据特色承载这些功能,互相合作,通盘考虑,形成一套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

  有人说,区域一体化最关键的是打破利益藩篱,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张耀军认为,区域一体化要想带来经济的“聚合效应”,就要充分利用好“市场之手”,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让市场机制来打破行政区划的分隔,变“投资导向”为“产业导向”,转“市长导向”为“市场导向”,并且避免区域间的恶性竞争。

  “珠三角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之所以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是因为这个区域内市场的发展较为完善,远远高于北京、天津和河北。国外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政府应该把更多的权利给市场,让更多民间的力量来试错。要让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平衡着力。”张耀军说。

  他还认为,就京津冀来说,三地应科学明晰城市定位,避免同质竞争。现在,制约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主要矛盾就是区域差异梯度太大,北京集中了太多的资源,比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优质资源,于是就产生了‘虹吸效应’,人口和产业过分密集,也就容易在发展中引起矛盾。如果北京能适当让渡一些自己的利益和资源,减少这种差异,那么京津冀就有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

  区域一体化是个复杂的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魏后凯看来,中央出台政策可能使进程加快一些,提供一个好的外部条件,但是这还是要有一个过程。

  “京津冀区域民间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发育相对比较滞后,要素市场还不够完善。就拿高速收费来说,从北京到河北,到天津交一次费,到了河北又要交一次费,这种限制还没有打通。因此,要让社会生产的各要素在区域间自由地流动,每个城市享受到均等的机会,发挥各自优势。”魏后凯说。

  他认为,一体化首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能够由市场解决的要交给市场。同时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也不能忽视。“政府要制定规划,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鼓励、补偿政策。比如,对承德、张家口就应该有生态补偿,不能剥夺这里发展、富裕的权利。”他说。

  不论是区域环保的一体化还是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在推行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更多的矛盾与问题,城市管理者要把自身的发展放在区域中来考虑。同时,还要大胆创新,建立新的体制机制,使合作走向制度化。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