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龋齿克星—纳米缓释药物

2015.4.07

   通常,用来治疗牙菌斑和预防龋齿的药物会在吞咽过程中被唾液带走,无法发挥作用,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给出了让药物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方法。

  牙菌斑是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的细菌性群体。最近,有一篇发表在期刊《ACS Nano》上的文章,介绍了由罗彻斯特大学Danielle Benoit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牙医学院的Hyun Koo教授共同领导的研究小组关于牙菌斑的新发现,该文章称找到了在口腔环境中向牙齿释放抗菌成分的方法。

  Benoit是生物工程系的助理教授,他介绍了文章有关的细节:“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将抗菌药物输送到牙齿并保证不会被唾液冲走,二是如何让有效成分到达靶体。”

  这种要被输送的药物就是法尼醇,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球形纳米颗粒,也就是常说的纳米载体。纳米载体的外层由带正电的高聚物构成。内部是疏水并具有pH响应性的高分子物质。

  载体带正电的外层能够附着在牙齿表面,因为牙釉质中含羟基磷灰石,带负电。就像磁性相反的磁体能够相互吸引一样,纳米载体和羟基磷灰石之间也会相互吸引。不过由于口腔中唾液大量存在,研究人员也不能肯定纳米载体能够一直稳定附着。而且,仅仅能够附着在牙齿表面也是不够的,纳米载体还得能接触到黏附在基质上的牙菌斑。

  实验结果表面,这种载体附着在被唾液包裹的牙齿上,并且能接触到牙菌斑,据此,Benoit和他的同事利用这种载体向靶体输送抗菌药,并研究了载体释放药物的效率如何。

  载体内部材料有一个特性:在酸性环境中不够稳定,例如在pH=4.5时,内部的药物就会迅速释放出来。由于牙齿经常接触葡萄糖,蔗糖,淀粉和其他食品,因此牙齿的pH环境差不多就在这个范围内。换句话说,纳米载体能在口腔环境中释放有效成分,抑制生酸细菌的生产。

  研究人员向小白鼠注射了转糖链球菌—导致龋齿的微生物,测试这种纳米缓释药物的效果。论文的共同作者,口腔正畸学系的教授Hyun Koo介绍说:“我们将测试样品注入小白鼠口中,大概三十秒,每天两次,因为常人一般早晚各使用一次口腔清洁剂。当未使用纳米载体时,蛀牙的数量减少地并不明显。在使用纳米载体的情况下,龋齿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抑制,数目大大减少了。”

  牙菌斑和龋齿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经常性去牙科诊所来预防。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希望某天这些成果能成为龋齿、牙菌斑以及相关疾病的最佳治疗手段,甚至能够完全消灭这些病症。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