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的两个项目,为什么一个“舍近求远”到山东落地?一个“远渡重洋”到美国生根?通过两段“亲身经历”,上海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代表反问:成果转化,“市长”和“市场”如何“查漏补缺”?――

  上海交通大学的两个项目,一个“舍近求远”到山东落地,一个“远渡重洋”到美国生根。直到现在,每当想起这两段“亲身经历”,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代表有些话不吐不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什么“省内开花省外香”?为什么“国内开花国外香”?

  薄如蝉翼的“离子膜”,在马德秀心目中是化学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经过十年攻关,上海交大将“离子膜”的关键技术攻破。在马德秀看来:“这时候,项目中的技术风险国家都已‘吃’掉。”她满怀信心的认为,技术风险解决掉了,“离子膜”转化不存在难题。可是,“我们在上海的范围内寻找,却没有找到转化的机制。”

  此时,远在800多公里之外的山东省,却嗅到了“离子膜”散发的芬芳。“山东省政府出面将成果拿过去,并作为山东省一号工程把它抓起来。现在,‘离子膜’不但已实现100%国产化,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山东省还要将其申请成为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