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地沟油探索“鸡毛飞上天” 成本高企量产难

2013.6.25

  一架空客A320型飞机在轰鸣声中起飞,留下一道完美的弧线呼啸远去。85分钟后,试飞结束,飞机平稳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这架飞机加注的正是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而其原料中的一部分就是很多人“深恶痛绝”的地沟油。但你可能想象不到,经过科技“改造”,地沟油就被升级为生物航空燃油。

  用担任试飞任务的机长刘志敏、周晓青的话说:“这次试飞非常满意,飞行过程中动力很足,与使用传统航空燃料没有区别”。试飞组按照验证飞行科目设置的全流程要求,对混合生物燃油加注配比、巡航阶段温度测定、飞行高度影响、航前航后发动机孔探检查,以及特殊情况处置等工作进行了测试。

  相较于传统航煤,生物航空燃料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55%-92%,不仅可以再生,具有可持续性,而且无需对发动机进行改装,具有很高的环保优势。

  地沟油成环保先锋

  第一个提出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的人,目前已无可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荷兰生物学家马克・戈尔德施绝对是“地沟”航空燃油的早期倡导人和探索者之一。

  马克早年从事过植物油脱氧处理工作,一次在饭店遭遇地沟油的不愉快经历让他想到:通过脱氧处理等有机化学反应,是否可以将地沟油转化为“再生能源”呢?说干就干,马克立即着手实验。然而,实验的进展并不顺利。他将转化的菜油添加到鱼饵中,结果发现,吃了鱼饵的鱼儿相继死亡。马克失望极了。

  2010年夏,马克乘坐荷兰航空公司的航班,机长的一番话让他茅塞顿开,机长说:“全球油价天天涨,真受不了。如果有一种航空燃油的替代产品,就好了。”联想到自己此前的努力,马克立即联系这家航空公司,谋求与其合作。此刻,欧盟正巧刚提出减排法案,要求荷兰所有航空公司必须在2012年之前减少3%的二氧化碳排放,该航空公司正为如何完成这一指标发愁。双方因而一拍即合,当即决定联手进行实验。

  由于有了此前的经验,马克的这次实验顺利了许多。经过完善工艺流程,继而采取植物油脱氧处理等一系列有机化学反应,马克的“地沟油”终于脱胎换骨,成功转化成合格的航空“可再生飞行燃料”。

  2011年6月29日,荷兰航空旗下一架波音737-800型飞机载着171名乘客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巴黎。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生物航煤商业化运行。飞机所使用的生物航煤中混合了50%生物燃料。3个月后,荷兰航空在这一条航线上开设了200个航班。这些飞机都使用50:50混合的生物航煤。

  目前,全球航空运输业每年消耗15亿-17亿桶航空煤油,由于飞机飞行时离天空很近,产生温室效应的能力及危害远远大于其他交通运输工具。改进现有的航空燃料,在减排方面的收益显而易见。

  因此,研究人士分析:“由于燃油价格未来很可能继续上涨,舆论对于各行业减排施加的压力日益增加,近年来全球航空业投入大量精力研究以诸如地沟油为原料的生物燃料,来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一轮以生物燃料为代表的航空替代燃料产业竞赛已在全球范围拉开序幕。”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