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ZMP 001-2018
皮革 材质鉴别通用方法


 

 

非常抱歉,我们暂时无法提供预览,您可以试试: 免费下载 T/JZMP 001-2018 前三页,或者稍后再访问。

如果您需要购买此标准的全文,请联系:

点击下载后,生成下载文件时间比较长,请耐心等待......

 

标准号
T/JZMP 001-2018
发布日期
2018年06月10日
实施日期
2018年06月15日
废止日期
中国标准分类号
C192
国际标准分类号
59.140.20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适用范围
附件A (资料性附件) 常见天然皮革的感官特征 序号 皮革种类 感官特征 1 黄牛皮革 手感丰满有弹性。粒面细致,毛孔致密,清晰可见,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颜色分两层,上层颜色较浅,刮出的纤维较细;下层颜色较深,刮出的纤维较粗壮。 2 水牛皮革 手感丰满有弹性。毛孔稀疏,清晰可见,粒纹粗糙。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颜色分两层,上层颜色较浅,刮出的纤维纤细;下层颜色较深,刮出的纤维较粗壮。 3 山羊皮革 手感柔软。粒面较粗糙。毛孔有规则地排列在凹洼处,乳突排列呈覆瓦状(或称鱼鳞状)。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颜色分两层,上层颜色较浅,刮出的纤维纤细;下层颜色较深,刮出的纤维较粗。手撕皮板缺口,比教费力。 4 绵羊皮革 手感较柔软。粒面细政,毛乳近似圆形,大小基本一致,集中成绺,纵横无规律的分布或者集中成丛、成排呈任意型分布,将粒面分成无数大或小不规则的凸面、似乳头,毛孔开口在凹注处。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颜色分两层,上层颜色较浅,刮出的纤维纤细;下层颜色较深、刮出的纤维较粗壮。手撕皮板缺口,容易撕破。 5 猪皮革 手感介于牛皮革和羊皮革之间。最明显的特征是毛孔近似圆形,大小基本一致,每三个粗毛孔一组,呈“品”字形排列。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颜色分两层,上层很薄,颜色较浅,刮出的纤维较细:下层颜色较深,刮出的纤维较粗壮。 6 野猪皮革 手感为较强的海绵发泡感。小毛孔单个存在,近似圆形,大小基本一致,呈一字型排列。粗毛孔每四个一组(少数五个一组),呈直线形排列,且当将粗毛孔往背离粒面方向伸展时,粗毛孔消失。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颜色分两层,上层颜色较浅,刮出的纤维较细;下层颜色较深,副出的纤维较粗。 7 鹿皮革 手感为较强的海绵发泡感。毛孔单个存在,近似圆形,大小基本一致,呈一字型排列。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颜色分两层,上层颜色较浅,刮出的纤维较细:下层颜色较深,刮出的纤维略粗。 8 鲨鱼皮革 手感偏硬。粒面粗糙,纹理特殊。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颜色泛白,且基本均匀一致。 9 鳄鱼皮革 手感厚重。粒面无毛孔,皮板厚度不均匀,粒纹形状不规则。完整的皮张粒纹如下:颈部脊形鳞片坚硬,向上突起;背部背脊线附近、腹部、尾巴两侧为共边的矩形粒纹;背部与腹部之间为近椭圆形的粒纹;尾巴中间为凸出的脊形鳞片。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除了硬鳞部分,其它截面颜色基本一致,且矩形鳞片公共短边处的纤维比较松散,沿长边方向挤压,纤维可错位。 10 鳗鱼皮革 手感单薄。张幅小,完整皮张成狭长的锐角三角形。粒面细致,无毛孔。背脊线清晰可辨,存在与背脊线垂直的褶皱。肉面纤维较细。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颜色基本均匀一致。 11 鲟鱼皮革 手感厚实。粒面无毛孔,表面粒纹形状不规则,皮板厚度不均匀。背部分布呈大小不均匀的山脊型硬磷,状若蜻蜓。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颜色基本均匀一致。 12 珍珠鱼皮革 粒面粗糙,粒纹特殊,紧密排列珍珠状凸起,背脊线中间呈白色。肉面可见纤维较细,呈经纬编织。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颜色基本均匀一致。 13 海豹皮革 毛孔密、较细,近圆形,单个存在,较均匀且无规律地分布,粒面粗糙,粒纹较浅。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颜色分两层,上层颜色较浅,刮出的纤维较细;下层颜色较深,刮出的纤维略粗。 附件A(续) 序号 皮革种类 感官特征 14 鸵鸟皮革 张幅完整的鸵鸟皮革部位不同,粒纹不同,主要有以下4种:1)背部和腹部,粒面上均匀分布凸起的粗大毛囊,毛孔粗大,每个毛囊旁分布2~3个小羽毛孔,粒面粗糙,粒纹特殊;2)边肋和肋部,无凸起的粗大毛囊,粒纹特殊;3)腿部为蜥蜴纹;4)脚部为特殊鳞片状结构。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纤维束细,颜色基本均匀一致。 15 蟒蛇皮革 手感紧实,皮板单薄。粒面上有规律分布两种鳞片,一种是中间部位的腹鳞,纵行宽大而厚实;另一种旁边部位的背鳞,形状和排列各异,小而薄。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纤维束细,颜色基本均匀一致。 16 水蛇皮革 手感紧实,皮板单薄。粒面粗糙,腹鳞为两头扁平的变形长方形,背部粒纹呈介于菱形和水滴形之间的形状,其余部分呈水滴状。所有鳞片单个存在。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纤维束细,颜色基本均匀一致。 17 眼镜蛇皮革 手感紧实,皮版单薄。粒面粗糙,头部粒纹呈粘米颗粒状;背部上半部呈水滴状;背部下半部呈钝角方形,尾部呈菱形;腹鳞为两头扁平的变形长方形;肉面纤维束细。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纤维束细,颜色基本均匀一致。 18 蜥蜴皮革 手感紧实,皮板单薄。无毛孔,粒面分割为椭圆或方形的独特粒纹。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纤维束细,颜色基本均匀一致。 19 袋鼠皮革 手感紧实。毛孔小,近椭圆形,底深,单个存在,较均匀呈直线排列。乳凸平缓,粒面平细。毛孔大小基本一致,密度介于黄牛皮革与水牛皮革之间。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颜色分两层,上层颜色较浅,刮出的纤维细;下层颜色较深,刮出的纤维粗壮。 20 马皮革 手感丰满有弹性。毛孔小,粒面细。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截面颜色分两层,上层颜色较浅,刮出的纤维细;下层颜色较深,刮出的纤维粗壮。 附件B (资料性附件) 天然皮革的显微形态特征 皮革种类 横截面(粒面)特征  纵截面特征 黄牛皮革 毛孔小,近圆形,底深,单个存在,较均匀且无规则的分布。乳凸平缓,粒面平细。 毛孔大小基本一致,密度大,无规律地排列。 粒面层的胶原纤维编织细密。该层的胶原纤维束细,而且越往上与粒面的倾角越小,至粒面时,胶原纤维以单根的形式与粒面平行分布,层中可见因脱毛、去除脂腺和汗腺后残留的孔洞。 网状层中胶原纤维束粗壮紧实,彼此扎起三维空间纵横交错,紧密交织。 较厚的黄牛皮革,其网状层底部的胶原纤维束与粒面的倾角几乎等于零,彼此呈横向紧密交织而自然终结。 在此层中,以垂直于背脊线方向的纤维束为主。 水牛皮革 毛孔少、粗,近圆形,单个存在,较均匀且无规律地分布,粒面较粗糙。 毛孔大小基本一致,数量少,密度只有黄牛皮革的1/10~1/5。毛孔单个存在,排列无规律。乳凸高大、密集,沟缝较深。 从上层到下层胶原纤维束由细至粗过度得比较均匀,无明显的分界线。另外,水牛皮革的胶原纤维束间倾角小,纤维走向特殊,与粒面趋于平行走向的占多数,并且以头尾走向居多。在与纤维走向相垂直的革断面上,从上到下,可以见到由小到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点状图像,即纤维的横断面;而左右走向和上下走向的纤维束明显地少。 山羊皮革 毛孔近似椭圆形,有粗细之分,相毛孔旁有一簇细毛孔。这些毛孔有规律地排列在凹洼处,乳突排列呈覆瓦状(或称鱼鳞状)。 粒面层和网状层的分界明显,粒面层内纤维编织紧密, 层中可见残留的毛袋,粗细不一致,在粗毛孔的旁边 有成簇的小毛孔簇,残留毛袋的倾角小于45度;网状 层的纤维较细,编织疏松。 绵羊皮革 毛孔近似圆形,大小基本一致,集中成绺,纵横无规律的分布或者集中成丛、成排呈任意型分布,将皮面分成无数大小不规则的凸面、似乳头,毛孔开口在凹洼处。 粒面层和网状层的分界明显,粒面层内纤维编织紧密, 层中可见残留的毛袋,粗细基本一致,网状层的纤维 较细,编织疏松。 猪皮革 毛孔近似圆形,大小基本一致,每三个粗毛孔一组,呈“品”字形排列。粗毛孔旁成排密集分布大小基本一致的绒毛毛孔。肉面可见贯穿真皮层的粗毛孔。  靠近粒面的纤维(束)细,走向趋于与表面平行;越 往下,纤维束越粗,水平与垂直走向都有,纵横交错, 但粗细之间过渡均匀,没有明显分界线;毛袋倾角较 小,较倾斜地贯穿整个革身。 附件B(续) 皮革种类 横截面(粒面)特征  纵截面特征 野猪皮革 毛孔单个存在,近似圆形。粗毛孔每四个一组(少数五个一组),呈直线形排列,且当将粗毛孔往背离粒面方向伸展时,粗毛孔消失。 除了四(五)个一组的大毛孔外,粒面上还有大小基本一致的绒毛毛孔,成排存在。 粒面层与网状层分界明显。粒面层比较薄,层中纤维束细,走问趋于水平,残留毛袋的倾角小于45度,粗毛的残留毛袋底浅;网状层中纤维束较粗,水平与垂直走向都有,纵横交错。此外,革身中的纤维束编织比较疏松。 鹿皮革 革面上毛孔近似圆形,单个存在。有规律的成排分布。细绒毛成簇成排分布在粗毛一侧。 粒面层与网状层分界明显。粒面层比较薄,层中纤维(束)细,趋于水平走向,残留毛袋有粗有细,倾角小于45度;网状层中纤维束较粗,水平与垂直走向都有,纵横交错。此外,革身中的纤维束编织比较疏松。 鲨鱼皮革 革面上紧密分布底浅的盾形凹面,且较均匀分布几乎与背脊线平行的深粒纹,粒面较粗糙。 纤维束细,粗细均句,走向单一,无明显纵横交错的编织结构。此外,革身中较均匀地分布大量孔隙。 鳄鱼皮革 颈部脊形鳞片坚硬,向上突起;背部背脊线附近、腹部、尾巴两侧为共边的矩形粒纹;背部与腹部之间为近椭圆形的粒纹;尾巴中间为凸出的脊形鳞片。用指甲轻刮横截面,可见除了硬鳞部分,其他截面颜色基本一致,且矩形鳞片公共段变出的显微比较松散。 颈部截面可见表面为层间带孔洞的坚硬鳞片,鳞片下方纤维束细,走向单一,以水平走向居多。 背部、腹部和尾巴两侧的纤维编织层中可见硬鳞,但共用短边处纤维较松散,无硬鳞。尾巴中间突起的鳞片为真皮层在尾巴中间肉面贴合而成,纤维编织角大,纤维束断面为扁椭圆形。 鳗鱼皮革 无毛孔。背脊线清晰可辨,存在与背脊线垂直的褶皱。 纤维束细,走向单一,以水平走向为主,呈层叠的片状结构。 鲟鱼皮革 粒面无毛孔。表面粒纹形状不规则,皮板厚度不均匀。背部分布呈大小不均匀的山脊型硬磷,状若蜻蜓。 截面上无毛囊。 硬磷处为上层为凸起的黑色块状物,下层为平行走向,呈人字形规整编织的纤维束,且纤维编织疏松,织角小。 珍珠鱼皮革 粒面粗糙,紧密排列珍珠状凸起,背脊线中间为泛白凸起,且正中部分珍珠状凸起穿透真皮层。肉面纤维束呈水平经纬编织状。 纤维束细,走向单一,纤维编织角接近90度,以水平走向为主,成玉米棒结构。纤维上方为椭圆形的珍珠状凸起物。 海豹皮革 毛孔密、较细,近圆形,单个存在,较均匀且无规律地分布,粒面细致,粒纹较浅。 粒面层与网状层分界明显,粒面层较厚,层中纤维束编织疏松,分布大量残留毛袋。网状层中的纤维束较细,垂直背脊线方向走向的居多,纤维编织疏松,纤维束卷曲。 鸵鸟皮革 背部和腹部,粒面上均匀分布凸起的粗大毛囊,毛孔粗大,每个毛囊旁分布2~3个小羽毛孔,粒面粗糙,粒纹特殊;边肋和肋部,无凸起的粗大毛囊,粒纹特殊;腿部为蜥蜴纹,脚部为特殊鳞片状结构。 除脚部纤维束较粗壮,空间编织结构明显外,其余部位靠近粒面的纤维束细,走向趋于与表面平行,呈层叠的片状结构。背部和腹部的粗大毛囊贯穿整个真皮层 附件B(续) 皮革种类 横截面(粒 面)特征  纵截面特征 蟒蛇皮革 从背部到腹部鳞片由小逐渐变大,为水滴形-扇形-变形长方形。肉面纤维束呈水平经纬编织状。 纤维束细,纤维走向单一,编织疏松,织角趋于水平,呈层叠的片状结构,编织疏松。 水蛇皮革 腹部为两头扁平的变形长方形,背部粒纹呈介于菱形和水滴形之间的形状,其余部分呈水滴状。所有鳞片单个存在;肉面纤维束呈水平经纬编织状。 靠近粒面的纤维束细,走向趋于与表面平行,呈层叠的片状结构、编织疏松。 眼镜蛇皮革 头部粒纹呈黏米颗粒状;背部上半部呈水滴状;背部下半部呈钝角方形,尾部呈菱形;腹鳞为两头扁平的变形长方形:肉面纤维束细。 纤维束细,编织紧密。 羊驼皮革 毛孔小,近圆形,底深,单个存在,较均匀且无规则的分布。乳凸平缓,粒面平细。 毛孔大小有粗细之分,密度比黄牛皮革大。 乳头层较厚,层中可见小毛孔较均匀分布于粗毛孔之上。纤维束粗壮,编织角小,纤维走向特殊,与粒面趋于平行走向的占多数,并且以头尾走向居多。在与纤维走向相垂直的革断面上,从上到下,可以见到由小到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点状图像,即纤维的横断面;而左右走向和上下走向的纤维束明显地少。 蜥蜴皮革 无毛孔,背部粒纹呈长方形,腹部为水滴形,其他部位为近椭圆形的独特粒纹。 截面上见不到残留毛袋。纤维束细,编织疏松,纤维走向单一,从左往右看,纤维束成线状排列,从上往下看,纤维束成层叠状排列。 袋鼠皮革 毛孔小,近椭圆形,底深,单个存在,较均匀呈直线排列。乳凸平缓,粒面平细。 毛孔大小基本一致,密度介于黄牛皮革与水牛皮革之间。 乳头层较厚。层中残留毛袋的倾角约45度,纤维束粗壮,编织角小,纤维走向特殊,与粒面趋于平行走向的占多数,并且以背往腹部走向居多。乳头层到网状层的纤维束截面形态过度不明显。 马皮革 毛孔细且密,近椭圆形,有粗有细,底深, 成簇成排,粒面似乳头。 纤维束细,编织紧密。粒面层较厚,残留毛袋的倾角接近45度。粒面层与网状层分界不明显。  

T/JZMP 001-2018相似标准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