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11/T 098-2016
淡水鱼类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reshwater fish breeding and release


DB1311/T 098-2016 中,可能用到以下仪器

 

DB1311/T 098-2016

标准号
DB1311/T 098-2016
发布
2015年
发布单位
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当前最新
DB1311/T 098-2016
 
 
本规范规定了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的水域环境条件、物(品)种选择、苗种来源、苗种规格、苗种质量、检验、苗种规格测定与计数、苗种运输、放流、记录、放流后管理等技术要点。 本规范适用于衡水市辖区内的淡水鱼类增殖放流活动。

DB1311/T 098-2016相似标准


推荐

我国全人工繁殖中华鲟技术获得成功

长江鱼类资源保护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实现中华鲟规模化全人工繁殖,意味着今后可以在全人工环境下保存物种,并且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人工增殖放流,对中华鲟以及其他濒危淡水鱼类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被称为水中“活化石”。...

多种外来物种被放生至长江 专家称严重威胁当地环境

我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明文禁止使用外来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然而,目前一个严酷的事实是:由于许多人不了解放生的具体规定,对外来品种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清楚在江河野外具体该放生什么、不适合放生什么,导致市民从流动的摊贩手中购买外来物种在长江放生,原本善意的放生,造成 “好心办坏事”的不良后果。   ...

长江白鲟宣告灭绝!我们不能再失去它们了……

1983年中华鲟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后,已实施增殖放流超过60余次,600万尾(农业部2014年数据)。遗憾的是,这些努力仍无法阻止其自然种群的衰退(放流个体的贡献率不足10%,自然繁殖补充仍是其种群维持的主要途径)。最新的科考结果显示,中华鲟已连续两年(2017和2018年)未监测到发生繁殖行为。至2018年,葛洲坝下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已不足20尾。...

长江鱼类保护难在哪:九龙治水监管难

不过,据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依民介绍,增殖站短期内难以实现设计要求的生产规模。到目前为止,仍有相当数量物种的人工繁殖问题没有解决。   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危起伟认为,目前增殖放流存在盲目性。“必要的河流生态空间是确保鱼类增殖放流效果的前提,但随着梯级开发,鱼类栖息空间被压缩,栖息地质量下降,增殖放流效果可能难以保障。”危起伟说。   ...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