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218-2023
亚洲象栖息地修复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sian Elephant Habitat Restoration


说明:

  • 此图仅显示与当前标准最近的5级引用;
  • 鼠标放置在图上可以看到标题编号;
  • 此图可以通过鼠标滚轮放大或者缩小;
  • 表示标准的节点,可以拖动;
  • 绿色表示标准:DB53/T 1218-2023 , 绿色、红色表示本平台存在此标准,您可以下载或者购买,灰色表示平台不存在此标准;
  • 箭头终点方向的标准引用了起点方向的标准。
DB53/T 1218-2023

标准号
DB53/T 1218-2023
发布
2023年
发布单位
云南省地方标准
当前最新
DB53/T 1218-2023
 
 

DB53/T 1218-2023相似标准


推荐

亚洲象栖息地近20年丧失超6.7万平方公里

  地球大数据的一项最新监测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近20年里,亚洲象栖息地总丧失面积约为67635平方公里,这一丧失面积约占2000年亚洲象栖息地面积的13.4%,表明亚洲象栖息地丧失情况远比人们预期的要严重得多。  ...

亚洲象毫无边界感,《科学》呼吁恢复生态连通性

其次,我们还可以识别目前连通性较低甚至没有连通性的“瓶颈”地区,它们应该成为生态修复的重点地区。《中国科学报》:在亚洲是否有连通大象栖息地的正面例子?康牧飒:事实上,我们有很多积极的案例可以参考。比如,印度和斯里兰卡都有专门设计的生态走廊网络来连接大象的主要栖息地,不丹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廊道系统,称为“不丹生命计划”(Bhutan for Life),这是为野生动物和自然生态系统所设计的。...

一路“象” 北,没那么简单

观点一:栖息地遭到破坏、食物来源困难分析:这不应该成为该象群东移北上的理由。尽管近三、四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亚洲象栖息地遭到破坏、食物资源受到影响的情况,亚洲象确实走出原有栖息地,但更多是从其原栖息地向外拓展活动范围,并进入人类生产生活区,如:亚洲象在1990年代初从西双版纳景洪市进入普洱市思茅区,在此定居并不断扩展活动范围。...

野象进入昆明市辖区,它们为何反常北上?

观点一:栖息地遭到破坏、食物来源困难分析:这不应该成为该象群东移北上的理由。尽管近三、四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亚洲象栖息地遭到破坏、食物资源受到影响的情况,亚洲象确实走出原有栖息地,但更多是从其原栖息地向外拓展活动范围,并进入人类生产生活区,如:亚洲象在1990年代初从西双版纳景洪市进入普洱市思茅区,在此定居并不断扩展活动范围。...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