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ZAAV 007-2020
家庭羊场人工草地高效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fficient breeding of artificial grassland on family goat farm)


标准号
T/GZAAV 007-2020
发布
2022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GZAAV 007-2020
 
 
适用范围
3.1  岩溶山区家庭羊场 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 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适度规模的肉羊专业化养殖,以肉羊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牧业经营实体。具有经营主体职业化、规模适度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市场化的特点。 3.2  主要养殖模式 以家庭为单位发展肉羊养殖,人工草地放牧作为羊群主要饲草料来源的生态养殖技术模式。资源条件:有相对集中连片的人工草地或可以建植人工草地的土地;养殖规模:能繁母羊100只,饲养规模300-500只,年出栏200-400只。 3.3划区轮牧 划区轮牧是经济有效利用草地的一种放牧方式,是按季节草场和放牧小区,依次轮回或循环放牧的一种放牧方式。 3.4轮牧周期 指牧草放牧一次之后,再生草长到可以再次放牧所需要的时间,即两次放牧的间隔时间。 4 圈舍等设施、设备 4.1 圈舍等设施 参照地方标准《岩溶山区家庭羊场生产技术规程》相关要求。 4.2 设备 饲草料粉碎机:切割、粉碎青贮玉米、秸秆等粗饲料、块根块茎饲料。 冰箱:保存疫苗等药品、制剂。 5 肉羊品种    人工草地放牧为主的养殖模式,肉羊品种适宜选择体型大、增重快的波尔山羊、努比亚山羊或波尔山羊、努比亚山羊与地方山羊的杂交羊。 6 疫病防控与环境卫生 6.1免疫程序 参照地方标准《岩溶山区家庭羊场生产技术规程》相关要求。 6.2寄生虫防控方案     羊进草场前3-5天,用兽用或农药类的敌杀死(有效成分溴氰菊酯)等喷洒草地,以便杀灭硬蜱,防止羊进草场后硬蜱叮咬羊和传播疾病。羊进草场放牧之前一周,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albendazole,丙硫咪唑、抗蠕敏)或者伊维菌素+芬苯达唑(fenbendazole,苯硫咪唑)给羊驱虫,驱虫后3-4天内排出的粪便堆积发酵以杀灭虫体和虫卵;检查羊体有无硬蜱,如果有硬蜱,应在放牧前用敌杀死或杀灭菊酯喷洒羊体以杀灭硬蜱;放牧前给羊注射一次贝尼尔(血虫净、三氮脒,每千克体重4毫克)和盐酸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每千克体重10毫克),同时可起到治疗(已经感染者)和预防(防止放牧时感染)的效果。 6.3环境消毒: 每 1~2 周对圈舍内进行 1 次清洁、消毒;每月对场区环境进行 1~2 次清洁、消毒,至少两种消毒液交替使用。消毒药可选择:消毒灵,过氧乙酸,戊二醛,复合酚、新洁尔灭、2.5%新鲜石灰乳等。羊舍内还可用喷灯火焰消毒。 7  人工草地建植、利用、管理 人工草地牧草品质好、草产量、放牧利用管理成本低,是一种高效、健康的肉羊生产模式。 7.1 地块准备 选择地势相对平缓开阔,土壤质地良好,有灌溉条件的适合播种牧草生长的地块。除去石块、灌丛,翻耕深度,根据土壤情况确定,以20 cm以上为宜。整地前施入充足基肥(每公顷15000kg以上农家肥)。 7.2 播种 选择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的合格牧草种子,播种时间分夏播和秋播,以夏播为主。每公顷用种量15~22.5kg,磷肥750kg,撒播。以海拨为主因子,以土壤pH值为副因子,选择适宜牧场品种,分区及其主推牧草检索表见下表。 贵州草地建植分区检索表 分区 命  名 分区指标 主要混播组合及播种量(公斤/亩) Ⅰ1 高海拔酸性土壤区 海拔1500米以上,土壤pH值小于6.5 白三叶0.4公斤+多年生黑麦草1公斤+鸭茅0.5公斤 Ⅰ2 高海拔中性、碱性土壤区 海拔1500米以上,土壤pH值大于6.5 紫花苜蓿0.6公斤+鸭茅0.8公斤 Ⅱ1 中高海拔酸性土壤区 海拔1200~1500米,pH值小于6.5 白三叶0.4公斤+鸭茅0.5公斤+多年生黑麦草1公斤 Ⅱ2 中高海拔中性、碱性土壤区 海拔200~1500米,pH值大于6.5 紫花苜蓿0.6公斤+鸭茅0.5公斤+多年生黑麦草0.6公斤 Ⅲ1 中低海拔酸性土壤区 海拔800~1200米,pH值小于6.5 白三叶0.4公斤+宽叶雀稗0.4公斤+多年生黑麦草0.6公斤 Ⅲ2 中低海拔中性、碱性土壤区 海拔800~1200米,pH值大于6.5 紫花苜蓿0.6公斤+鸭茅0.5公斤+无芒雀麦0.7公斤 Ⅳ1 低海拔酸性土壤区 海拔低于800米,pH值小于6.5 柱花草0.5公斤+宽叶雀稗0.6公斤 Ⅳ2 低海拔中性、碱性土壤区 海拔低于800米,pH值大于6.5 紫花苜蓿0.6公斤+鸭茅0.5公斤+宽叶雀稗0.4公斤 7.3 利用 全年放牧时间控制八个月左右(5月-12月),预留牧草休养期和萌发期。实行划区轮牧;100只羊组一个群;小区面积5亩左右,小区面积主要取决于牧草的产量、放牧天数等;每个小区放牧3-5d,减少羊群寄生虫病的感染率;轮牧周期30天以上,取决定于牧草的再生速度。 7.4 管理 7.4.1除杂防治 混播人工草地每年施复合肥300~450 公斤/公顷,出苗期注意清除杂草,加强病虫害观察。 7.4.2 补种 在春、秋季进行,补种后 5d 内对草地进行封闭, 以保证幼苗不被羊啃食。 8 配种繁殖  公母分群饲养,按照两年产三胎组织配种生产。集中配种,集中产羔。 9 季节性营养调控 冬季牧草休眠期和春季牧草萌发期,进行舍饲,青饲料以青贮为主,搭配玉米、麸皮、豆粕、预混料,配制全价日粮饲养;在牧草生长期,豆科、禾本科搭配合理的人工草地科学放牧可以满足肉羊生产的需要;多年生黑麦草等冷季型牧草为主的人工草地夏季生长较差,注意及时补饲。 10 粪污资源化利用     定期收集圈舍羊粪,在集粪池堆积发酵1-2个月后还田;运动场污水、粪尿沟尿液集中收贮,无害化处理后还田;病死畜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T/GZAAV 007-2020相似标准


推荐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