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SSP 018-2022
灵活用工互联网平台服务规范

The specification for the flexible employment service provided by the internet platform


标准号
T/TSSP 018-2022
发布
2022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TSSP 018-2022
 
 
适用范围
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互联网平台企业提供灵活用工服务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能力、服务质 量控制和服务评价与服务优化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互联网平台企业提供的灵活用工服务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T 19012-2019 质量管理 顾客满意 组织投诉处理指南 GB/T 15624-2011 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GB/T 35273-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灵活用工 flexible employment 灵活用工是指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用工、业务外包用工和平台型用工四种形态,其中平台型用 工是指灵活用工人员与用工企业通过共享经济灵活用工服务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而非雇佣关系或劳务关 系,双方遵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平等的业务承揽合作。 3.2 灵活用工人员 the Gig Worker 自我雇佣并以个人身份从事合法合规生产经营活动的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市场主体。 3.3 灵活用工互联网平台 flexible employment internet platform 基于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和灵活用工人员提供招聘培训,电子签约,发包服务,风险管控, 项目验收,交易管理,发票管理,智能报税,灵工保障,全流程溯源等共享经济综合服务的平台化组织, 简称为灵活用工平台。 3.4 企业用户 enterprise user 具备共享经济用工场景的企业在共享经济灵活用工服务平台中的企业身份。 3.5 个人用户 individual user 灵活用工人员在共享经济灵活用工服务平台中的个人身份。 3.6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应特定自然 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 注: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通信通讯联系方式、通信记录和内 容、账号密码、财产信息、征信信息、行踪轨迹、住宿信息、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 4 基本要求 T/TSSP 018-20223 4.1 资质要求 灵活用工平台应符合以下要求: ——依法在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注册,具有合法的经营资质; ——经营范围和业务场景符合灵活用工基本范畴; ——取得灵活用工管理与服务相关资质; ——灵活用工平台及其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投资方、关联方应具备较好的征信情况; ——与银行或网络支付机构签订合法有效的服务协议,具备资金交易处理能力。 4.2 人员要求 灵活用工平台应配备管理协调人员、业务运营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以保证充分沟通、有效协调、 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持续运行,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有熟悉相关委托代征税收规定及要求并专职从事税收代征的工作人员; b) 管理协调人员应熟悉项目设计、开发、实施、维护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工作; c) 业务运营人员应了解企业用户的业务需求,参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服务,并不定期参加 项目培训; d) 技术支持人员应具有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维护工作经验,包括系统方案的制定、应用软件实施、 系统培训、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能力。 4.3 场地要求 灵活用工平台所在办公场地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具备可保障经营需要的固定、合法经营场地,并明示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经营许可证明; b) 场地布局合理,应具备独立的档案室、培训室、会议室,以及可供展示灵活用工业务的展示 区和 LED 大屏。 4.4 能力要求 灵活用工平台应根据用工需求组织开展业务能力培训。

T/TSSP 018-2022相似标准


推荐

关注灵活就业大学生群体

对2020年及以后毕业离校两年内初次就业为灵活就业的本市高校毕业生,将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毕业后从事自由职业的大学生,即使没有用人单位也可以享受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障。  就业市场灵活用工需求增长明显  新业态、新模式在疫情期间优势尽显,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在线医疗等新就业形态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平台创造了更多灵活就业岗位。...

新型职业兴起,社保、劳务合同……各项保障如何跟上?

提案提出,应尽快构筑完备、精准的新就业形态社会支持制度体系及配套措施,适时修订完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加大现行社保制度改革力度,建立一套与互联网平台用工模式高度适配、灵活可行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日前也表示,将支持零工市场建设,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

随着疫情加速蔓延 如何稳经济、保民生

如物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城市服务平台等产业经济的融合发展,出现了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等新型职业。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新的职业和技能需求,一大波新职业涌入市场,同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也将大规模替代人力劳动。现在以及将来的一段时间内,服务业会成为我国就业增长新引擎。  此外,灵活用工也将重构生产关系,使就业形式多样化。...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