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M E839-11(2016)e1
护套热电偶和护套热电偶电缆的标准测试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Sheathed Thermocouples and Sheathed Thermocouple Cable


ASTM E839-11(2016)e1 发布历史

ASTM E839-11(2016)e1由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 US-ASTM 发布于 2011-11-01,并于 0000-00-00 实施。

ASTM E839-11(2016)e1 发布之时,引用了标准

  • ASTM E1025 辐射摄影术用孔型图象质量指示仪
  • ASTM E112 测定平均粒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 ASTM E1129/E1129M 热电偶连接器的标准规范
  • ASTM E1350 安装前、安装期间和安装后铠装热电偶试验的标准指南
  • ASTM E165 液体渗透剂检验的标准试验方法
  • ASTM E1684 小型热电偶连接器标准规范*2023-07-09 更新
  • ASTM E1751 非字符表示热电偶用温度电动势(EMF)表的标准指南*2023-07-09 更新
  • ASTM E177 进行室外噪声测量的测量方案的拟定用标准指南
  • ASTM E207 通过与具有类似EMF温度特性的参考热电偶进行比较的单个热电偶材料的热EMF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2021-05-01 更新
  • ASTM E2181/E2181M 压实矿物绝缘金属护套贵金属热电偶和热电偶电缆的标准规范*2019-09-01 更新
  • ASTM E220 用火花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高锰钢的标准试验方法
  • ASTM E230 标准化热电偶用温度电动势(EMF)图表的标准规范
  • ASTM E235 现场外部绝缘和表面处理系统包层壁组件的现场拉伸测试的标准测试方法
  • ASTM E3 金相试样制备的标准指南
  • ASTM E344 与温度计和比重计有关的术语*2020-11-01 更新
  • ASTM E585/E585M 标准规范:压实矿物绝缘金属护套贱金属热电偶电缆
  • ASTM E608/E608M 矿物绝缘金属护套贱金属热电偶的标准规范*2019-05-01 更新
  • ASTM E691 为测定试验方法精密度开展的实验室间的研究
  • ASTM E780 室温下测量铠装热电偶材料绝缘电阻的标准试验方法
  • ASTM E94 放射性试验标准指南*2023-07-09 更新

* 在 ASTM E839-11(2016)e1 发布之后有更新,请注意新发布标准的变化。

ASTM E839-11(2016)e1的历代版本如下:

  • 2011年 ASTM E839-11(2016)e1 护套热电偶和护套热电偶电缆的标准测试方法
  • 2016年 ASTM E839-11(2016) 护套热电偶和护套热电偶电缆的标准测试方法
  • 2011年 ASTM E839-11 铠装热电偶和铠装热电偶电缆的标准试验方法
  • 2005年 ASTM E839-05 铠装热电偶及其材料的标准试验方法
  • 1996年 ASTM E839-96 铠装热电偶及其材料的测试方法

 

1.1 本文件列出了矿物绝缘金属护套 (MIMS) 热电偶组件和热电偶电缆的测试方法,但不要求执行任何这些测试,也不规定验收标准。其他 ASTM 标准规范中给出了验收标准,这些标准规范对这些热电偶和电缆进行了此测试。许多测试都给出了 ASTM 热电偶规范中验收标准的示例。这些表格值不一定是满足这些测试所需的值,而仅作为示例包含在内。

1.2 这些测试旨在支持质量控制并评估护套热电偶电缆或组件对特定应用的适用性。给出了一些获得相同信息的替代测试方法,因为在给定情况下,替代测试方法可能更实用。使用条件变化很大,因此所描述的所有测试不太可能都适合给定的热电偶应用。每个测试描述后面都会有一个简短的声明,以表明何时可以使用它。

1.3 本文所述的测试包括测量护套热电偶材料和组件的以下性能的测试方法。

1.3.1 绝缘性能:

1.3.1.1 压实——直接法、吸收法、拉伸法。

1.3.1.2 厚度。

1.3.1.3 电阻——室温和高温下。

1.3.2 护套性能:

1.3.2.1 完整性——两种水测试方法和质谱仪。

1.3.2.2 尺寸——长度、直径和圆度。

1.3.2.3 壁厚。

1.3.2.4 表面——目视、光洁度、通过染料渗透剂检测缺陷、通过拉伸试验进行冷叠检测。

1.3.2.5金相结构。

1.3.2.6 延展性——弯曲试验和拉伸试验。

1.3.3 热电偶特性:

1.3.3.1 校准。

1.3.3.2 同质性。

1.3.3.3 漂移。

1.3.3.4 热电偶直径、圆度和表面外观。

1.3.3.5 热电偶间距。

1.3.3.6 热电偶延展性。

1.3.3.7 金相组织。

1.3.4 热电偶组件属性:

1.3.4.1 尺寸——长度、直径和圆度。

1.3.4.2 表面——肉眼观察、光洁度、参比接点端防潮密封以及通过染料渗透剂进行缺陷检测。

1.3.4.3 电气——连续性、回路电阻和连接器极性。

1.3.4.4 射线照相检查。

1.3.4.5 热电偶直径。

1.3.4.6 热响应时间。

1.3.4.7 热循环。

1.4 以 SI 单位或英寸-磅单位表示的值应单独视为标准。每个系统中规定的值可能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每个系统应独立使用。组合两个系统的值可能会导致不符合标准。

1.5 本标准并不旨在解决与其使用相关的所有安全问题(如果有)。本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建立适当的安全和健康实践并确定监管限制的适用性。 1 这些测试方法由 ASTM E20 温度测量委员会管辖,并由热电偶 E20.04 小组委员会直接负责。当前版本于 2011 年 11 月 1 日批准。2016 年 1 月发布。最初于 1989 年批准。上一版本于 2011 年批准为 E839 – 11。DOI:10.1520/E0839-11R16E01。版权所有 © ASTM International,100 Barr Harbor Drive,PO Box C700,West Conshohocken,PA 19428-2959。美国 1 2。参考文件


推荐


ASTM E839-11(2016)e1 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