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CYHX 005-2021
茶园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规程


标准号
T/YCCYHX 005-2021
发布
2021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适用范围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重庆市永川区茶叶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永川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中林、徐泽、邓敏、陈如寨、王廷华、陈世春、杨海滨、王晓庆、盛忠雷、吴雅丽、胡方洁。 茶园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化学农药减施增效茶园的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园配套管理措施及质量管理制度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化学农药减施增效的茶园田间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成为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l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病虫害绿色防控 4.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针对靶标病虫害,准确测报,适时集中防治,组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生态防治等技术;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应急防治。 4.2 农业防治 4.2.1 品种选用 茶园栽种时,宜选择搭配不同茶树品种,避免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选用抗虫(病)强、品质优良、丰产、适制性强的茶树品种。 4.2.2 施肥壮树 适当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 4.2.3 深耕除虫 每年10月中下旬,结合施用基肥时进行茶园深耕,减少土壤中越冬害虫的虫量。 6.2.4 适时采剪 每年5月至6月,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和茶叶害螨等害虫高发期,及时进行采摘、修剪减轻危害。 4.2.5 清兜亮脚 秋冬修剪时剪除树冠内部和下部的枯枝病叶和陡长枝、细弱枝,减少害虫越冬基数,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 4.3  物理防治 4.3.1 杀虫灯诱杀 选用针对茶园害虫的窄波LED杀虫灯,按每1 ha~1.5 ha茶园安装1盏,安装高度为灯管底部高于茶蓬面60 cm,3月上旬开启,10下旬关闭,诱杀趋光性强的害虫,及时清理已诱捕的害虫。 4.3.2 色板诱杀 每年5月至6月,茶小绿叶蝉、粉虱高发茶园悬挂全降解的天敌友好型色板,蓟马高发茶园悬挂蓝色诱虫板,每667 m2悬挂20张~25张,粘虫板下端高于茶蓬面20 cm,悬挂1周~2周,以减少误伤天敌。 4.4 生物防治 6.4.1 生物源杀虫剂防控 在5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茶小绿叶蝉等害虫若虫高发期,施用茶皂素、除虫菌素、鱼藤酮、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 4.4.2 性信息素诱杀 茶毛虫等鳞翅目害虫成虫羽化初期,每667 m2悬挂对应害虫的性信息素诱捕器3个,诱捕器下端高于茶蓬面20 cm,每3月更换诱芯,7 d~10 d更换粘虫板。 4.4.3 天敌保护 保留山顶、山谷、水边及地形地貌不适宜种植茶树地块的原生自然植被;合理搭配种植茶树害虫或病原菌的驱避植物、诱集植物、屏障植物和指示植物,茶树害虫天敌的蜜源植物、载体植物和栖境植物,创造控制害虫爆发、适宜天敌繁衍的茶园生态环境。 4.5 化学防治 主要害虫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按附录A执行,并符合NY/T 5018的规定。控制药量与安全间隔期符合GB 4285、GB/T 8321的规定。禁用农药按照附录B执行。 4.6 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主要有“只采春茶茶园减药模式”、“全年采摘茶园减药模式”;具体见表2。 表2  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技术模式 只采春茶茶园 全年采摘茶园 技术内容 1.封园:12月前喷施石硫合剂150倍~200倍液进行冬季封园; 2.修剪:春茶后定型修剪,冬季轻修剪,带走田间虫源和害虫食料并封园; 3.杀虫灯:3月初安装或开启天敌友好型杀虫灯(1 ha/盏~1.5 ha/盏),10月底关灯; 4.色板:春茶采摘结束后悬挂天敌友好型色板1周~2周, 20张/667 m2~25张/667 m2; 5.定期监测:梅雨季节每7-10 d观测病害发生情况,秋季降温后着重观测田间茶小绿叶蝉、蓟马、螨类发生情况,及时防治; 6.生物农药:在害虫若虫孵化高峰期推荐使用茶皂素、苦参碱等进行防治; 7.化学农药:应急使用24%虫螨腈1500倍液或15%茚虫威2500倍液或30%唑虫酰胺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1.封园:12月前喷施石硫合剂150倍~200倍液进行冬季封园; 2.修剪:夏季轻修,冬季修剪带走越冬虫源和害虫食料; 3.强采:5月-6月及时采摘,带走虫源和害虫食料; 4.杀虫灯:3月初安装或开启天敌友好型杀虫灯(1 ha/盏~1.5 ha/盏),10月底关灯; 5.色板:春茶采摘结束后悬挂天敌友好型色板1周~2周,20张/667 m2~25张/667 m2; 6.定期监测:生产季节每7-10 d观测田间茶小绿叶蝉、蓟马、螨类、病害发生情况, 及时防治; 7.生物农药:在茶小绿叶蝉若虫孵化高峰期推荐使用茶皂素、苦参碱等进行防治; 8.化学农药:应急使用24%虫螨腈1500倍液或15%茚虫威2500倍液或30%唑虫酰胺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注意事项 1.天敌友好型杀虫灯:每1 ha~1.5 ha平地茶园安装1盏,视坡地情况适当增加密度,安装高度为灯管位于茶蓬上方60 cm,3月上旬开启,10下旬关闭; 2.生物源农药对紫外线敏感,需在傍晚或阴天施用; 3.农药应按推荐浓度配制,轮换施用,勿随意混用; 4.茶园害虫多栖息于茶蓬内部或茶叶背面,施药或封园务必注意茶蓬内部和茶叶背面,以提高防控效果。 5 茶园配套管理措施 5.1 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进行培育,培养优化型树冠,复壮树势。 5.2 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和粗干枝应清除出园。 5.3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加工原料的要求,按照标准及时采摘。 6 档案管理 6.1建立茶树品种、种栽时间、茶园基地环境、土壤状况、水质状况等基本资料。 6.2建立农药等投入品采购、出入库、使用档案,包括投入品成分、来源使用方法、使用量、使用人、防治对象等信息。 6.3建立农事操作管理档案,包括植保措施、土肥管理、修剪、采摘等信息。 6.4档案记录应内容准确、完整、清晰。 附录A (规范性) 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 病虫害名称 防治指标 防治适期 茶小绿叶蝉 第一峰百叶虫量超过6头或15头/m2;第二峰百叶虫量超过12头或27头/m2 高峰前期且若虫占总量的80%以上 黑刺粉虱 小叶种2头/叶~3头/叶,大叶种4头/叶~7头/叶 化学防治应掌握在卵孵化盛末期 茶棍蓟马 第一峰百叶虫量超过12头,且若虫占总量的80%以上 第一峰百叶虫量超过12头,且若虫占总量的80%以上 茶蚜 有蚜芽梢率4%~5%,芽下二叶有蚜叶上平均虫口20头 发生高峰期,一般为5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茶橙瘿螨 叶片有螨3头/cm2~4头/cm2,或指数值6头~8头 发生高峰期以前,一般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 茶丽纹象甲 虫量超过15头/m2 成虫出土盛末期 茶毛虫 百叶虫卵块5个以上 3龄前幼虫期 茶刺蛾 幼龄茶园10头/m2,成龄茶园15头/m2 2、3龄幼虫期 茶黑毒蛾 第一代幼虫量每平方米4头以上,第二代幼虫量7头/m2以上 3龄前幼虫期 茶饼病 芽梢发病率35% 在春、秋季发病期内,5d中有3d上午日照<3h,或降雨量≧2.5~5mm
茶圆赤星病 叶发病率6% 叶发病率>6% 茶白星病 叶发病率6% 叶发病率>6% 炭疽病 嫩叶发病率45%、成老叶发病率10%~15% 嫩叶发病率45%、成老叶发病率10%~15%,此外,在5月~6月(梅雨时节)或8月~9月病害盛发前进行药剂预防 茶云纹叶枯病 叶发病率 10%~15% 叶发病率10%~15%时 茶芽枯病 芽叶发病率4%~6% 芽叶发病率4%~6%时 附录B (规范性) 茶园禁用农药 类型 名称 有机氯类 六六六,滴滴涕,三氯杀螨醇,毒杀芬,艾氏剂,狄氏剂,硫丹,氯磺隆,八氯二丙醚 有机磷类 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乙酰甲胺磷、乐果、硫线磷、磷化锌、磷化镁、磷化钙、水胺硫磷 氨基甲酸酯类 克百威,涕灭威,灭多威,丁硫克百威,福美胂,福美甲胂,胺苯磺隆 有机氯类 杀虫脒,敌枯双 拟除虫菊酯类 氰戊菊酯 除草剂类 除草醚、百草枯、甲磺隆 其他 二溴氯丙烷,二溴乙烷,汞制剂,砷类,铅类,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氟虫腈,氟虫胺 注:应根据国家关于禁用农药的最新规定更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YCCYHX 005-2021相似标准


推荐


T/YCCYHX 005-2021 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