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 EN ISO 5817:2006
焊接.钢、镍、钛及其合金的熔焊接头(束焊除外).缺陷的质量等级(ISO 5817-2003 + Cor.1-2006)

Welding - Fusion-welded joints in steel, nickel, titanium and their alloys (beam welding excluded) - Quality levels for imperfections (ISO 5817:2003 + Cor. 1:2006); German version EN ISO 5817:2007


标准号
DIN EN ISO 5817:2006
发布
2006年
发布单位
德国标准化学会
替代标准
DIN EN ISO 5817:2014
DIN EN ISO 5817 Berichtigung 1:2007
当前最新
DIN EN ISO 5817:2023-07
 
 
适用范围
本国际标准规定了所有类型的钢、镍、钛及其合金的熔焊接头(束焊除外)的缺陷质量等级。它适用于厚度超过 0.5 毫米的材料。它涵盖完全熔透的对接焊缝和所有角焊缝。本国际标准的原则也适用于部分熔透对接焊缝。 ISO 13919-1 给出了钢梁焊接接头的质量等级。给出了三个质量级别,以便能够应用于广泛的焊接制造。它们用符号 B、C 和 D 表示。质量等级 B 对应于成品焊缝的最高要求。质量水平是指生产质量,而不是所制造产品的适用性(见 3.2)。本国际标准适用于: ——非合金钢和合金钢; ——镍和镍合金; ——钛及钛合金; ——手工、机械化和自动焊接; ——所有焊接位置; ——所有类型的焊缝,例如对接焊缝、角焊缝和分支连接; — 根据 ISO 4063,以下焊接工艺及其定义的子工艺: — 11 无气体保护的金属极电弧焊; ——12根埋弧焊; ——13气体保护金属极电弧焊; — 14条非自耗焊条气体保护焊; ——15等离子弧焊; — 31 氧气-燃料气焊(仅适用于钢材)。本国际标准不包括冶金方面的内容,例如晶粒尺寸、硬度。

DIN EN ISO 5817:2006相似标准


推荐


谁引用了DIN EN ISO 5817:2006 更多引用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