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M D6030-96(2008)
评价地下水或含水层敏感性和脆弱性的方法选择标准指南

Standard Guide for Selection of Methods for Assessing Ground Water or Aquifer Sensitiviy and Vulnerability


ASTM D6030-96(2008) 发布历史

ASTM D6030-96(2008)由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 US-ASTM 发布于 1996。

ASTM D6030-96(2008) 在中国标准分类中归属于: P12 工程水文,在国际标准分类中归属于: 13.060.10 天然水资源。

ASTM D6030-96(2008) 发布之时,引用了标准

  • ASTM D5447 将数值地下水流模型应用于现场特定问题的标准指南*2017-12-15 更新
  • ASTM D5490 比较地下水流动模型模拟和现场特定信息的标准指南*1998-10-13 更新
  • ASTM D5549 ASTM D5549-94e1
  • ASTM D5717 ASTM D5717-95e1
  • ASTM D5880 地下流量和传送带模型的制造标准指南
  • ASTM D653 采用流动空气测量未饱和多孔材料渗透性的标准试验方法*1997-07-05 更新

* 在 ASTM D6030-96(2008) 发布之后有更新,请注意新发布标准的变化。

ASTM D6030-96(2008)的历代版本如下:

  • 2015年 ASTM D6030-15 选择地下水或者蓄水层敏感性和脆弱性评估方法的标准指南
  • 1996年 ASTM D6030-96(2008) 评价地下水或含水层敏感性和脆弱性的方法选择标准指南
  • 1996年 ASTM D6030-96(2002) 评价地下水或含水层敏感性和脆弱性的方法选择标准指南
  • 1996年 ASTM D6030-96e1 评价地下水或含水层敏感性和脆弱性的方法选择标准指南

 

敏感性和脆弱性方法可应用于各种水文地质环境,无论它们是否包含专门确定的含水层。然而,一些方法最适合评估含水层内的地下水,而另一些方法则评估含水层以上的地下水或尚未确定含水层的地区的地下水。粒间介质系统,包括冲积层和台地沉积物、山谷填充含水层、冰川冲刷、砂岩和松散的沿海平原沉积物,其特征是粒间流,因此通常比裂隙介质表现出更慢且更可预测的地下水速度和方向。此类设置可以通过本指南中描述的方法进行评估。以裂缝流或溶液开口中的流为主的水文环境通常不适用于此类评估,并且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此类环境可能会提供误导或完全错误的结果。本指南中讨论的方法为用户提供了根据底层地下水或含水层对污染的相对敏感性或脆弱性做出土地和水利用管理决策的信息。大多数敏感性和脆弱性评估方法旨在评估广泛的区域区域,以协助联邦、州和地方官员识别和优先考虑需要进行更详细评估的区域,设计和定位监测系统,并帮助开发最佳的地面设施。水管理、使用和保护政策。然而,其中一些方法与评估区域的大小无关,因此可用于评估任何特定区域的含水层敏感性和脆弱性。许多评估地下水敏感性和脆弱性的方法都需要土壤信息,对于某些类型的潜在地下水污染物,土壤是影响污染物从地表到地下水移动和衰减的最重要因素。大多数土壤中粘土尺寸颗粒相对较大的表面积和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为污染物的阻滞和降解提供了场所。不幸的是,水文地质学、工程学和农学之间对土壤的定义存在显着差异。就本指南而言,土壤被认为是那些因风化而产生的松散的有机材料和固体矿物颗粒,并具有显着的生物活性。在美国,这些通常包括 2 至 3 m 或更深深度的松散材料。在许多地区,土壤下方可能会出现相当厚的松散材料。延迟、降解和其他化学衰减过程通常小于上层土壤层。这些底层材料可能是沉积过程的结果,也可能是通过长期风化过程形成的,生物活性有限。因此,在编制评估地下水敏感性和脆弱性所需的数据时,区分土壤区域和底层沉积物并认识到这两个区域具有显着不同的水力和衰减特性非常重要。

1.1 本指南涵盖所需的信息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来评估地下水或含水层的敏感性以及地下水或含水层对特定污染物造成的水质退化的脆弱性。

1.2 本指南可能并不包罗万象;它提供了一系列选项,但没有指定行动方案。它不应作为唯一的标准或比较的基础,并且不能取代专业判断。

1.3 本指南用于评估敏感性和脆弱性……

ASTM D6030-96(2008)

标准号
ASTM D6030-96(2008)
发布
1996年
发布单位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
替代标准
ASTM D6030-15
当前最新
ASTM D6030-15
 
 
引用标准
ASTM D5447 ASTM D5490 ASTM D5549 ASTM D5717 ASTM D5880 ASTM D653

推荐

我国饮用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防控管理出台全新团体标准

标准发布基于“十三五”水专项“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及生态环境部工作类项目“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标准首次规范了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污染源强评价技术流程、评价指标技术方法。通过对水源地敏感性、污染源危害性及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将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污染源强进行分级,将分级结果分成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3个等级。...

关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监测井井深问题回复

环评爱好者网微信关注环评行业资讯、政策、标准、技术考试等最新动态,传播环评业界信息,打造最有影响力环评行业微信服务平台。投稿请发送至eiafans@163.comQQ:553978613...

【场地修复第11弹】D11-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

1) 建立地下水控制系统:①把污染源地下水污染羽去除相结合,分阶段建立抽出井群系统,通过前期井群建立获取监测数据分析含水层抽出效果,指导后续井群选址;②安装抽水泵;③脉冲式抽取地下水,通过抽取最少量地下水达到最优污染物去除效率。2) 处理抽出污染地下水选择适当处理设备处理方法处理受污染地下水。具体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法、物理/化学法等。...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