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78 数据通信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1742 条与 数据通信 相关的标准,共 117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光耦合器集成电路技术的平衡互换电路的电隔离,并提供了两态码(例如:RNZ)的数据传输。 电气性能与GB/T 15127、GB 7619都兼容。 注:兼容的含义是允许那些具有与引用标准规定的电气性能一致的互换电路设备之间的互操作。 附录A指出了在点对点的环境下与GB 7619互换电路的互操作。 本标准是按照隔离的发生器、隔离的接收器的参数与测量方法来给出的。这些部件可用在两线或四线双纽线对进行长达1000m的点对点连接或长达500m的多点连接,点对点连接速率高达2Mbit/s,多点连接速率高达1Mbit/s。对于高达20kbit/s数据信号速率,制造商可以优化他们的器件设计。 为满足特殊的应用要求,提供若干选项,例如: ——隔离发生器高阻抗控制; ——隔离的接收器的电路故障检测能力; ——点对点配置中的线路终接。 本标准并不按照机械,电气和功能/规程来描述完整的设备接口规范。

Information technology--Galvanic isolation of balanced interchange circuits

ICS
35.160
CCS
L78
发布
1996-09-02
实施
1997-05-01

本标准描述了使用测试环路的故障隔离规程,适用于通过自动测试环路设施连接到DCE的那些DTE,这些设施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V系列或X系列建议中进行了标准化。 在V系列中,DTE通过DTE/DCE接口中互换电路来控制测试环路的方法,在CCITTV.24和V.54中规定。 在X系列中DTE借助于DTE/DCE接口中互换电路或信号来控制测试环路的方法,在CCITT X.24、CCITT X.150和单独的DTE/DCE接口方面CCITT X.20、CCITT X.20bis、CCITTX.21bis和CCITT X.22中规定。 注 1 CCITT X.150规定了测试环路的定义、控制测试环路的原则和显现指示的原则。关于实现这些原则的具体细节,包括在单独的DTE/DCE接口建议中。 2把1系列建议涉及的测试规程包括进去,有待进一步研究。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Data communciation--Automatic fault isolation procedures using test loops

ICS
35.160
CCS
L78
发布
1996-09-02
实施
1997-05-01

本标准描述了GB/T 15126中定义的连接方式网络服务的提供和支持。本标准的应用领域是1.5条定义的环境。

Information techm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xnge between systems--Protocol combinations to provide and support the OSI Network Service. Part 2: Provision and support of the connection-mode Netwok Service

ICS
35.020
CCS
L78
发布
1996-09-02
实施
1997-05-01

本标准规定了交换中使用的存折本磁条的位置、尺寸、电磁性能、记录特性、字符编码和字符集。本标准描述了存折本封面的特性,即硬度、最小尺寸、表面平整性、粗糙度以及封面材料与磁条间的相互影响。 本标准不包括对记录内容或一些控制字符使用的要求。

Magnetic stripes on savingsbooks

ICS
CCS
L78
发布
1995-12-21
实施
1996-08-01

本标准规定了在国际交换中使用的识别卡发卡者标识的编号体系。

Identification cards--Identification of issuers--Part 1: Numbering system

ICS
35.220.99
CCS
L78
发布
1995-08-30
实施
1996-04-01

XID帧的主要用途是在两个或多个HDLC站之间交换数据链路信息。对于本标准,数据链路信息应包括任何一种或全部基本操作特征,例如标识鉴别和/或有关的每个站的可选功能和设施的选择。当一个或多个站能够提供多种选择时,本标准为建立操作特征定义了单次交换协商规程。 本标准为在需要通信的双方之间至少建立一个数据链路连接而提供交换所需信息的手段。本标准描述了通用XID帧信息字段内容和格式。

Information technol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HDLC) procedures--General purpose XID frame information field content and format

ICS
33.040.40
CCS
L78
发布
1995-08-30
实施
1996-04-01

信息处理系统局域网 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 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 物理层规范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Local area networks--Part 3: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

ICS
33.040.40
CCS
L78
发布
1995-06-21
实施
1996-02-01

本标准是便于局域网(LAN)上计算机和终端互连而制定的一组国家标准之一。它与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其了国家标准有关。 注: 本标准所描述的各层怀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定义的各层的严格关系研究。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Local area networks. Part 2: Logical link control

ICS
33.040.40
CCS
L78
发布
1995-06-21
实施
1996-02-01

本标准规定以下三种数据库语言的语法和语义: 1)模式定义语言:它用来申明NDL数据库的结构和完整性约束。 2)子模式定义语言:它用来申明NDL数据库的用户视图。 3)模块语言和数据操纵语言:它用来申明具体的数据库所应用的数据库过程和执行语句。 本标准定义NDL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结构和基本操作。它提供数据库设计、存取、维护、控制和保护方面的功能性能力。 本标准在互相符合的现实之间,为数据库定义和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提供一种途径。 本标准指明两个级别的数据库语言NDL。第二级是完整的NDL数据库语言。第一级是第二级的子集,其内容见第13章。 本标准没有指明可能提供给运行的数据库环境的某些设施。例如: 1)为特定的用户获得访问和运行优先权的访问控制。 2)附加的完整性控制能力,用于在数据库上指明更加复杂的完整性约束。 3)转入、转出的模式定义的设施。 4)为适应信息交换把记录和系全体复制到标准文件上的数据库存储交换功能。 5)为使模式和子模式信息可用来访问应用程序的模式数据库。 6)建立、修改或删除部分模式或子模式的操纵语言。 7)数据字典界面。 8)产生独立的标准数据库模块和标准语言程序的应用程序的预处理设施。 9)定义物理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取方法的数据存储定义语言。 10)为用户指明断言和触发的数据库过程。 11)为访问数据库所制定的自然语言查询设施。 12)产生输出表和图象的报告生成程序设施。 13)数据库与标准图形系统直接接口的图形能力。 14)在通讯网络的不同结点上定义和存取数据的分布数据库设施。 以某种方式指明这些附加设施的标准应与本标准向上兼容。某些附加能力可能在本标准以后的版本中指明。其余的则在单独的标准中指明,而有些附加功能通常由实现者自己定义。 本标准实现的适用环境包括:应用程序设计语言、最终用户查询语言、报告生成系统、数据字典系统、程序库系统和分布式通信系统以及用于数据库设计、数据管理和性能优化的各种工具。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Database language NDL

ICS
35.080
CCS
L78
发布
1995-04-05
实施
1995-12-01

本标准提供一个OSI网络层的体系结构模型作为OSI网络层标准化的框架,以使现存网络纳入OSI体系结构。 该框架鼓励设计完全支持OSI网络服务的实子网,同时也适应不完全支持OSI网络服务的其他子网加入到OSI环境中来。 本标准预期用于网络层协议的设计和应用两方面,这些协议或是在提供OSI网络服务的端系统中或是在提供路由选择和中继功能的中间系统中的网络实体间进行操作。 本标准适用于: 提供一套在网络层标准中使用的通用的概念和术语(这些网络层标准应引用本标准); 分析网络层的功能度并对网络层协议进行分类; 规定应如何使用“实网络”来支持或提供OSI网络服务,尤其在多个“实网络”要互连和使用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这里定义的组织结构不涉及网络层管理,尤其不涉及用于网络层管理目的而可能要求的网络层实体间的关系。另外,本标准不规定中间系统内中继功能的操作要求,也不涉及如何能把允许功能的特定组合加以实际有效地利用。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Internal organization of the network layer

ICS
35.100.30
CCS
L78
发布
1994-12-07
实施
1995-08-01

本标准在同步舆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处,为串行数据舆规定了信号质量要求。本标准所涉及的接口符合GB1454[V.24(电话网)]、GB 11594[X.24(数据网)]],如同在下述国标或CCTT关于DCE的建议:(GB 7621(V.22bis、V。27ter、V.29、V.32、V.33;或与GB 3455(V.28)电气特性一起使用的GB 11599(X.21bis)或与GB 3455(V.28)/GB 9412(V.35)GB 7619(V.11)电气特性一起使用的X.22中所规定的那样。 也考虑到, 在ISDN的发展过程中,ISND参考点R上将存在按V.110、V.30和X.21规定的V系列和X系列型的接口。 速率限制由怕此用的国际CCTTTX系列(如X.10)和V系列(如.8、V.6)中有关DCE的DCE的建议来确定。 本标准规定了的信号质量要求, 局限于具有同步DCE的接口的同步传输。与导步DTE有关的信号质量不是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认为,按照接口处用于信号码元时互换电路类型, 需要对信号质量的性能进行分类、要考虑两路类型的定时, 即同向定时和反向定时。 信号质量类别的划分依其数据信号和定时信号之间的定时依稀、抖动、占空度和定时信号的精确度的测量来进行。但对于ISND参考点S/T应用却是例外。 当互连的设备由不同机构提供时, 本标准特别很需要。 本标准并不打算在限制条件末得到满足时指出采取的措施, 但它试图在所涉及的各方之间提供一仆协商基础。 本标准不描述DCE或与之关联的线路的信号质量, 也不描述可接受的比特差错率的任何要求。 当参照使用下列引用标准的接口时, 本标准也可用于DTE至DTE的直接连接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ns--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signal quality at DTE/DCE interfaces

ICS
35.020
CCS
L78
发布
1994-12-07
实施
1995-08-01

基本型控制规程主要适用于网络中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或DTE/DTE之间的通信。本标准仅就一个数据链路上的传输作出规定,而不涉及“串联”数据链路的操作。 标准的组成 本标准由字符编码与结构、传输控制字符、文电格式、数据通信阶段、差错控制、恢复规程、传输控制字符的使用说明以及“会话型传输控制规程”、“编码独立的信息传输控制规程”、“多站选择”组成,并包括A、B、C、D、E五个附录。 本标准是参照采用ISO1745-1975《数据通信系统使用的基本型控制规程》、ISO1155-1978《信息处理用纵向奇偶检验检测信息电文中的差错》、ISO1177-1985《信息处理面向传输的起止式和同步式字符的字符结构》、ISO2111-1985《数据通信基本型控制规程编码独立的信息传送》、ISO2628-1973《基本型控制规程补充》、ISO2629-1973《基本型控制规程会话式信息电文传送》以及国内有关标准编制的。 基本型控制规程使用原则 本标准的技术规定 a.信息文电的字符采用GB1988-89《信息处理交换用的七位编码字符集》中规定的编码字符,同时还采用按照GB11383-89《信息处理信息交换用八位代码结构和编码规则》和GB2311-80《信息处理七位和八位编码字符集代码扩充技术》规定和扩充的编码图形字符集,例如GB8045-87《信息处理交换用蒙古文七位和八位编码图形字符集》等。而本标准第10章“编码独立的信息传输规程”的信息文电可不受编码限制。 b.本标准中,各传输规程的传输控制功能,是由GB1988规定的十个传输控制字符及某些扩充序列完成。 本标准对下列技术问题不作规定: a.规程的实现方法(硬件或软件); b.信息传输的速率; c.串行或并行传输,起止式或同步式同步; d.对信息文电和监控序列的应答,是使用同一信道或另一信道。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情况: a.在同一信道上,单向传输信息而交替地进行监控。 b.在一个信道上单向传输信息,而在另一个信道上交替地进行监控。 c.在同一个信道上,两个方向交替地传输信息,并交替地进行监控。 d.在两个独立的信道上,两个方向交替地传输信息,并交替地进行监控

Basic mode control procedures for data communications

ICS
35.100
CCS
L78
发布
1994-07-16
实施
1995-03-01

本标准给出的术语和约定供定义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GB9387)中规定的面向连接或无连接方式(N)服务的服务定义标准引用。特别给出了与点对点连接(即参考模型某层内点对点通信的实例)有关的约定。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限于满足网络层、运输层和会话层的急需。如果适合,也可用于其他层。其他类型(N)服务的约定,以及与(N)服务用到的语义模型有关的更广泛的课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Service conventions

ICS
35.100
CCS
L78
发布
1994-07-16
实施
1995-03-01

本标准按照下述几个方面定义OSI网络服务: a.服务的原语动作和事件; b.与每个原语动作和事件相关联的参数以及它们采用的形式; c.在这些原语动作和事件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有效序列。 本标准的主要目的是: a.规定概念上的网络服务的特性,因而补充了参考模型,以引导网络层协议的开发; b.鼓励子网提供者提供的功能上的收敛; c.为将现存异种子网提高到公共的独立于子网的网络服务而提供一种基础,以便它们可以串接而提供全球通信(这样的串接可能涉及本标准中未定义的可选的附加功能)。定义网络服务质量是网络服务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为开发和实现独立于子网的运输层协议提供一种基础,这样才能将它从下层的公用和专用子网以及它们特殊接口要求的多样性中解脱出来。 本标准不规定具体实现和产品,也不限制系统内部实体和接口的实现。对本标准,不存在设备的一致性问题。一致性是通过遵循OSI网络协议的实现取得的。OS1网络协议满足本标准中定义的网络服务。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Data communications--Network service definition

ICS
35.100.30
CCS
L78
发布
1994-07-16
实施
1995-03-01

本标准对下述几方面,规定物理媒体特性: a.对两线或四线网络拓朴中的双扭线多点互连,分别提供半双工或全双工数据传输能力; b.互连端点系统的二进制信号和双向信号传送; c.端点系统分支电缆和可长达500m的公共干线电缆的电气和机械设计; d.端点系统范围内集成电路型的发生器和接收器的部件测量; e.可适用的数据信号速率高达1Mbit/s。 所定义的电气部件特性和测量与GB7619给出的双扭线点到点的特性非常一致。 本标准不叙述完整的物理接口,亦不叙述功能接口特性,如: a.互换数据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数目; b.端点系统分支电缆连接器的类型、尺寸和插针分配; c.数据和控制信号编码;4 d.互换电路上信号间的时间关系; e.同步或异步传输方式; f.发送和接收的信号质量。 本标准不规定特殊的环境条件,如电流绝缘、电磁干扰(EMI)、射频干扰(RFI)以及人员安全。这些可能会构成未来补篇的课题。 本标准主要是部件规范,对所有可能配置中满意地互操作规定不够充分,确保其预期配置能满意互操作是实现者的责任。 本标准可以同任何适当的一组功能和附加环境特性结合,以满足局域或广域网络中的实际数据传输要求。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Data communication--Twisted pair multipoint interconnections

ICS
35.100
CCS
L78
发布
1994-07-16
实施
1995-03-01

本标准规定了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或并行自动呼叫设备(ACE)之间的接口上使用的25插针连接器及其接触件号的分配。本标准适用于符合GB3454及GB3455的话音频带调制解调器、公用数据网(PDN)设施、电报信号转换器及自动呼叫设备。 在经GB11592接口与PDN相连接的情况下,接口电路的功能要符合GB11594。 在v2.0型外站接口的情况下,电气特性要符合CCITT建议V.31或v.31bis。 本标准还提供了连接器壳体的尺寸,并给出锁紧装置(锁紧块)锁紧的方法和连接器屏蔽的方法。

Information technology-Data communication-25-pole DTE/DCE interface connector and contact number assignents

ICS
35.200
CCS
L78
发布
1994-07-16
实施
1995-03-01

本标准描述租用电路上使用GB3454互换电路和GB/T1512525插针连接器进行数据传输的备用操作实施方法。 在租用线路上不再可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本标准满足了提供备用设施能力的不断增加的需求。 备用设施可能有几种: 用一条普通交换电话网(GsTN)线路作为一条二线制租用线路的备用; 用一条GSTN线路作为一条四线制租用线路的备用; 用两条GSTN线路作为一条四线制租用线路的备用; 用一条/两条专用交换网络的线路作为一条二线/四线制租用线路的备用。 注:用另外的一条/两条租用的专用线路作为一条二线/四线制租用线路的备用是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以上未将备用设施全部列出。 在DTE/DCE接口处的交换接口控制和状态信息所用的协议中,设施的这种变化是不应觉察到的。应该明白,在一条租用线路上的数据传输,仅用一种备用设施来替换。协议中不包括人工备用呼叫和应答的情况。另外,本标准仅适用于一个接口需要对租用和备用设施进行控制的场合。 本标准不排除使用任何方法将数据传输从租用线路自动切换到备用设施。 在自动备用切换中,必须区分下述情况: 由DTE启动备用设施的切换。在本标准中,这种方式称作“直接方式切换”; DTE授权DCE时,由DCE启动备用设施的切换。在本标准中,这种方式称作“授权方式切换”。如果DTE不能通过接口控制这种设施,允许在安装期间,在DCE内部选择这种方式。 本标准还区分应答站和呼叫站。 应答站: 在这种站中,DCE根据收到的备用请求(如入呼叫)切换到备用设施。 主呼站: 在这种站中,DCE必须向被呼站发送备用请求(如请求另一端切换到备用设施)。 应该注意,这些切换方法可只在应答端、只在主呼端或连接的两端使用。这些切换方法对在备用电路两端之一并仅为备用目的而提供的简单DCE(即未实现备用控制的DCE)也是可用的,例如,呼叫站可以提供一条或多条独立的自动拨号GSTN线路,以便满足较大数量租用线路的备用要求。

Information processing-Data communication-DTE/DCE interface back-up control operation using the 25-pole connector

ICS
35.200
CCS
L78
发布
1994-07-16
实施
1995-03-01

本标准规定多链路规程。在该规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的多条并行数据链路用来在网络层实体之间,提供可变带宽的数据链路。多链路规程(MLP)作为数据链路层中一个新的较高的子层出现,在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多条单数据链路协议功能(SLP)之间操作(见图1)。 本标准不规定SLP向MLP指示多链路帧传输业已成功完成的方法。 多链路规程不排除利用具有不同时延特性和/或线路速率的单链路规程构成一个多链路组。当本标准所规定的规程在一条或多条并行数据链路上使用时,数据链路两端在发送第一个多链路帧之前,必须了解将要使用该规程。这可通过下述方法实现:事先商定在该数据链路上的所有通信均采用该规程,或通过SLP之一协商使用该规程,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双方获得有关使用或不使用多链路规程共同理解的方法,在本标准中未作规定。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Data communication--Multilink procedures

ICS
35.100.20
CCS
L78
发布
1994-07-16
实施
1995-03-01

本标准在起止式传输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处,为串行数据传输的信号质量要求提供指导。本标准所涉及的接口符合GB3454[V.24(电话网)]、GB11594[X.24(数据网)],以及下列国标或CCITT建议的发送/接收设备:GB7620(V.21)、GB7621(V.22)、V.22bis、GB7622(V.23)、GB9541(V.26ter)、GB11592(X.20)、与GB3455(V.28)一起使用的GB11600(X.20bis)或与X.26[或GB7618(V.10)]和/或X.27[或GB7619(V.11)]一起使用的GB11592(X.20)。 本标准规定的信号质量要求,局限于具有异步DCE的或诸如GB7621的同步DCE的接口处的起止式传输。与同步DTE有关的信号质量不是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认为,按照使用定时的方式,需要有若干不同信号质量的性能类别。要区别两种类型的定时,即电子定时和机械定时,相应的特性在表中示出。 对发送DTE规定了四种信号质量类别。类别I和Ⅱ已被选用于全电子信号产生的设备。类别Ⅱ用于起止式发送的DTE至同步DCE的连接。对使用机械定时的DTE提供类别P1和P2。对于接收DTE的对应类别在标题为A、B、PA、PB下示出。 信号质量特性应用于数据电路,无须考虑是否包含复用设备。它们不适用于在互连部分之间无信号再生的级联数据电路。 因此,对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规定了若干种信号质量类别,其目的是使任何接收设备可以同任何发送设备一起操作。实际的选择取决于诸如信道特性和数据通信系统的经济方面的考虑。当发送或接收设备由不同机构提供时,本标准特别重要。本标准不打算在限制条件未得到满足时指出应采取的措施,但它试图在所涉及的各方之间提供一个协商基础。 本标准不描述DCE或与之关连的线路的信号质量,也不描述可接受的比特差错率的任何要求

Information processing--Start-stop transmission signal quality at DTE/DCE interfaces

ICS
33.020
CCS
L78
发布
1993-05-15
实施
1994-01-01

本标准按照电气、机械和功能特性,描述数据终端设备(DTE)互连的各种接法,而中间无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两类接口电路的DTE。一类接口电路是为电话网络上进行数据传输,由GB3454(V.24)标准化的接口电路;另一类接口电路是为公用数据网络上进行数据传输,由GB11594(X.24)标准化的接口电路。 该互连仅限于点到点连接,扩充到多点配置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数据信号速率高达10Mbit/s的使用GB7619或X.27平衡电气特性的DTE。 此外,它还适用于使用数据信号速率高达100kbit/s的GB7618或X.26的非平衡电气特性的DTE,和使用数据速率在20kbit/s以下的GB3455的非平衡电气特性的DTE。允许使用GB7618或X.26的DTE和使用GB7619或X.27的DTE,或与使用GB3455的DTE间的相互操作。 这种互连可用于起停式和同步式传输。对于同步传输,信号码元定时可由一个DTE、两个DTE或作为中间设备插入的外部信号码元定时源提供。

Data 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s for DTE to DTE physical connection using V.24 and X.24 interchange circuits

ICS
33.040.40
CCS
L78
发布
1993-05-15
实施
1994-01-01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