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新日志

  • 母离子扫描和中性丢失

    jilinian0953 发布于 2009-09-21 18:37:17

    母离子扫描的质谱图中是母离子和子离子都有吗?用于解决那类问题?

    中性丢失扫描的原理是按丢失的质量检测子离子的吗?

  • 为什么离子阱质谱的采集速度不由扫描速度决定?

    firefox 发布于 2008-03-15 21:27:40

    中国人比较理解四极杆质谱,空间的嘛,离子从哪里产生,从哪里进,从哪里出,一看就明白。

    所以,常常推而论之,对于离子阱质谱,大家常常用四极杆的一些评价标准衡量。比如,我们这里说的扫描速度。

    这里,要谈的一个问题就是:离子阱采集谱图的快慢,不由扫描速度决定

    离子阱的一个scan cycle的时间(即我们通常理解的获得一张质谱图的时间,在离子流色谱图上,即意味着采集一个点的时间),是由以下几点因素决定的。

    1-AGC 预扫描时间(大约为几十个毫秒,在Thermo的离子阱中,使用AGC技术,主要为了自动地预估阱内离

    子数多少,控制离子进入阱的那个“门”的大小,从而防止离子在离子阱中过载,因为过载后会引起空间电荷效应,带来谱图和线性的扭曲)

    在Bruker和Agilent的离子阱中,使用ICC技术,是直接在离子注入离子阱的时候,一边注入,一边通过内插算法调节离子门大小,所以没有这个时间。


    2-离子“注入”的时间(Inject time,这个时间是最长的,因此是速率决定步骤)

    3-母离子分离和做MSn所需要的母离子激发的时间

    4-把子离子依次扫描出离子阱的时间(这个时间由扫描速度决定,我们平时说的扫描速度在这里体现,即把离子从质量分析器逐出的速度)

    完成一次scan cycle的真实情况见下图示意。



    注:T=Thermo;Ag=Agilent;Br=Bruker
    AB的线性阱,具体参数不了解,但应该注入时间也大大减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不管是什么样的离子阱,只要速率决定步骤(即离子“注入”的时间)没有得到很大提高,扫描速度快慢与否,跟实际采集一个峰的点数关系并不大。这就好比开车从家到单位,从家到上高速前要堵40分钟,上了高速跑5分钟,下来再堵10分钟到单位。在高速上,即使开车速度提高1倍,对于整个行程时间的贡献也很小。瓶颈在从家到单位啊。

    新型仪器二维线性阱之所以好,是因为“注入”时间Injection time,即决定速率的步骤,比所有的三维离子阱快很多,所以整个Scan Cycle的时间<200ms,跨越一个10 sec的色谱峰,可完成 > 50次的扫描。
  • 超高效液相色谱

    wln246 发布于 2007-10-07 14:27:34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第二版)作者:于世林

    由以上讨论中,可知在HPLC分析中,使用粒度dp为5~10μm固定相,色谱柱长10~25cm, Δp为3~10MPa,就可获得n≥3000的柱效,使用大多数有机溶剂或水作流动相,可在2~30min内,实现大多数不同组成样品的分析要求。上述结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获得的,90年代后,液相色谱使用了粒度dp=3.5μm的固定相,2000年很道了使用dp=2.5μm的固定相,由于高压愉液泵提供压力的限制,实现了仅用色谱柱长为3~5cm的快速分析。直至2004年美国Waters公司在匹茨堡会议上展出了最新研制的ACQUITY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ay,UPLC),它使用dp仅为1.7μm的新型固定相,色谱仪提供的Δp达140MPa(2000psi),可使在常规高效液相色谱需要30min时间的样品分析在超高效液相色谱短短为仅需5min,.并呈现出色谱柱柱效达20万块/m理论塔板数的超高柱效。

    UPLC保持了HPLC的基本原理,全面提升了液相色谱的分离效能,不仅提高了分辨率,也使检侧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大大提高、使液相色谱更高水平上实现了突破。因此,必将大大拓宽液相色谱的应用范围,井大大加强了UPLC在分离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超高效液相色谱的理论基础
    在高效液相色谱的速率理论中,范第姆特方程的简化表达式(7-23):

    如果仅考虑固定相的粒度dp对H的影响,其简化方程式可表达为

    此时范第姆特方程式的H-u曲线,由图7-14所示



    对由粒度dp分别为10μm、5μm、3.5μm、2.5μm和1.7μm固定相填充的色谱柱,对同一实验溶质测定的范第姆特方程式的H-u曲线如图7-15所示。

    这些曲线表达了HPLC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至2004年所取得的快速进展。
    由式(7-35)可明显看到,随色谱柱中装填固定相粒度dp的减小,色谱柱的H也愈小,色谱柱的柱效也越高。因此,色谱柱中装填固定相的粒度是对色谱柱性能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的因素。
    具有不同粒度固定相的色谱柱,都对应各自最佳的流动相的线速度。在图7-15中,不同粒度的范第姆特曲线对应的最佳线速度为:

    由上述数据表明,随色谱柱中固定相粒度的减小最佳线速度向高流速方向移动,并且有更宽的优化线速度范围。因此,降低色谱柱中固定相的粒度,不仅可以增加柱效,同时还可增加分离速度。

    但是,应当看到在使用小颗粒的固定相时,会使Δp大大增加,使用更高的流速会受到固定相的机械强度和色谱仪系统耐压性能的限制。然而,只要使用很小粒度的固定相,只有当达到最佳线速度时,它具有的高柱效和快速分离的特点才能显现出来。

    因此要实理超高效液相色谙分析,除必须制备出装填Δp<2μm固定相的色谱柱外。还必须提供高压溶剂输送单元、低死体积的色谱系统、快速的检测器、快速自动进样器以及高速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等。上述这几个单独领域最新成果的组合,才促成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实现。

    二、实现超离效液相色谱的必要条件
    UPLC的实现表明液相色谱已进人超越HPLC的崭新时代。它使液相色谱的分离效率和分离速度在性能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是依靠Waters公司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的技术进展。

    1.高柱效的ACQUITY UPLC色谱柱
    应用“杂化颗粒技术”(hybrid particle technology,HPT)合成了新型全多孔球形1.7μm反相固定相,并制备了高柱效的ACQUITY UPLC色谱柱。

    UPLC系统的心脏是色谱柱,为实现UPLC潜在的分离度、分离速度和灵敏度,必须制造出耐高压的反相填料,以充分显现UPLC的全新特性。

    Waters公司在1999年使用制备硅胶反相整体柱的原料四乙氧基硅烷(TEOS),利用“杂交颗粒技术”与1/3的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OS)进行杂化交联,合成了全多孔球形2.5μm、3.5μm、5μm、7μm,孔径12.5nm的HPLC的反相填料——XTerra。由于甲基基团存在于基体杂化颗粒的表面和内部,使其化学稳定性大为增强,适用pH值范围达2~12,进行的交联反应为:

    反应后生成的有机-无机杂化颗粒-甲基聚乙氧基硅胶全多孔球形填料。其经十八烷基三氯硅烷表面而改性和三甲基硅烷封尾后,制成商品牌号为XTerra的反相固定相,它出现后迅速获得广泛应用,其基体立体结构如图7-16所示。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0
  • 建立时间: 2017-06-06
  • 更新时间: 2017-06-0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