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新日志

  • 生物质谱仪的介绍

    uytdo 发布于 2012-05-05 14:13:13

      自1886年Goldstein发明早期质谱仪器常用的离子源,到1942年第一台单聚焦质谱仪商品化,质谱基本上处于理论发展阶段。随后质谱在电离技术和分析技术上的发展和完善,使之很快应用于地质、空间研究、环境化学、有机化学、制药等多个领域。然而,即使在等离子体解吸(plasma desorption,PD)和快原子轰击(fast atom bombardment,FAB)两项软电离质谱技术出现以后,质谱分析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只是在几千左右。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以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两种新的电离技术: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MALDI)为代表,这两种技术所具有的高灵敏度和高质量检测范围,使得在fmol (10-15)乃至amole(10-18)水平检测相对分子质量高达几十万的生物大分子成为可能,从而开拓了质谱学一个崭新的领域——生物质谱,促使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和发展。

      目前商业化的生物质谱仪,其离子化方式主要是电喷雾电离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前者常采用四极杆质量分析器,所构成的仪器称为电喷雾(四极杆)质谱仪(ESI-MS),后者常用飞行时间作为质量分析器,所构成的仪器称为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ESI-MS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和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现代化的分离手段联用,从而大大扩展了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范围,包括药物代谢、临床和法医学的应用等;MALDI-TOF-MS的特点是对盐和添加物的耐受能力高,且测样速度快,操作简单。此外,可用于生物大分子测定的质谱仪还有离子阱(ion trap,IT)质谱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FTICR)质谱等。而最近面市的最新型的生物质谱仪是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LC-ESI-MS-MS)与带有串联质谱功能的MALDI-TOF质谱仪,前者是在传统的电喷雾质谱仪的基础上采用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代替四极杆质量分析器,大大提高了仪器的分辨率、灵敏度和质量范围,其商品名有Q-TOF和Q-STAR等;后者是在质谱中加入了源后降解(post-source decay,PSD)模式或碰撞诱导解离(collisionally induced dissociation,CID)模式,从而使生物大分子的测序成为可能。

  • 质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fudijixie 发布于 2014-12-29 17:41:53

    质谱仪的基本组成包括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真空系统和计算机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等。

    1、进样系统:将样品送进离子源。

    2、离子源:将样品电离,得到带有样品信息的离子。

    3、质量分析器: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按m/z大小分离开。

    4、检测器:用以测量和记录离子流强度,得出质谱图。

    5、真空系统:保证离子源中灯丝的正常工作,保证离子在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中正常运行。

    6、计算机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对质谱仪进行控制,通过软件对质谱数据进行处理。

       

    来源:http://www.fudizao.com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0
  • 建立时间: 2018-03-19
  • 更新时间: 2018-03-19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