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新日志

  • 红外光谱分析

    tussah 发布于 2009-04-28 14:20:40

    利用红外光谱对物质分子进行的分析和鉴定。将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照射到物质的分子上,某些特定波长的红外射线被吸收,形成这一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以对分子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不停地作振动和转动运动而产生的,分子振动是指分子中各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相对运动,多原子分子可组成多种振动图形。当分子中各原子以同一频率、同一相位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时,这种振动方式称简正振动(例如伸缩振动和变角振动)。分子振动的能量与红外射线的光量子能量正好对应,因此当分子的振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发射红外光谱,也可以因红外辐射激发分子而振动而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分子的振动和转动的能量不是连续而是量子化的。但由于在分子的振动跃迁过程中也常常伴随转动跃迁,使振动光谱呈带状。所以分子的红外光谱属带状光谱。分子越大,红外谱带也越多。

      红外光谱仪的种类有:棱镜和光栅光谱仪。属于色散型,它的单色器为棱镜或光栅,属单通道测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它是非色散型的,其核心部分是一台双光束干涉仪。当仪器中的动镜移动时,经过干涉仪的两束相干光间的光程差就改变,探测器所测得的光强也随之变化,从而得到干涉图。经过傅里叶变换的数学运算后,就可得到入射光的光谱。这种仪器的优点:多通道测量,使信噪比提高。光通量高,提高了仪器的灵敏度。波数值的精确度可达0.01厘米-1增加动镜移动距离,可使分辨本领提高。工作波段可从可见区延伸到毫米区,可以实现远红外光谱的测定。

      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也可以作为表征和鉴别化学物种的方法。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征性,可以采用与标准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对比的方法来做分析鉴定。已有几种汇集成册的标准红外光谱集出版,可将这些图谱贮存在计算机中,用以对比和检索,进行分析鉴定。利用化学键的特征波数来鉴别化合物的类型,并可用于定量测定。由于分子中邻近基团的相互作用,使同一基团在不同分子中的特征波数有一定变化范围。此外,在高聚物的构型、构象、力学性质的研究,以及物理、天文、气象、遥感、生物、医学等领域,也广泛应用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一,IR光谱解析方法

      二,IR光谱解析实例

      一,IR光谱解析方法

      1.已知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意义:

      续前

      例1:苯甲醛(C7H6O)不饱和度的计算

      续前

      2.红外光谱解析程序

      先特征,后指纹;先强峰,后次强峰;先粗查,

      细找;先否定,后肯定;寻找有关一组相关峰佐证

      先识别特征区的第一强峰,找出其相关峰,并进行

      峰归属

      再识别特征区的第二强峰,找出其相关峰,并进行

      峰归属

      一,IR光谱解析方法

      二,IR光谱解析实例

      一,IR光谱解析方法

      1.已知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意义:

      续前

      例1:苯甲醛(C7H6O)不饱和度的计算

      续前

      2.红外光谱解析程序

      先特征,后指纹;先强峰,后次强峰;先粗查,

      细找;先否定,后肯定;寻找有关一组相关峰佐证

      先识别特征区的第一强峰,找出其相关峰,并进行

      峰归属

      再识别特征区的第二强峰,找出其相关峰,并进行

      峰归属

      一. 红外吸收与振动 - 转动光谱

      1. 光谱的产生:

      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振-转光谱,称红外光谱。

      2. 所需能量:

      近红外(14000-4000cm-1),中红外(4000-400cm‑1),远红外(400-10cm‑1

      3. 研究对象:

      具有红外活性的化合物,即含有共价键、并在振动过程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

      4. 用途:

      结构鉴定、定量分析和化学动力学研究等。

      二、 分子振动方程式

      1. 振动频率

      对于双原子分子,可认为分子中的原子以平衡点为中心,以非常小的振幅作周期性的振动即化学键的振动类似于连接两个小球的弹簧(如下图) ,可按简谐振动模式处理,由经典力学导出振动频率:

      2.振动能级(量子化):

      按量子力学的观点,当分子吸收红外光谱发生跃迁时,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即振动能级是量子化的,可能存在的能级满足下式:

      E = V+ 1/2 h n

      n 化学键的 振动频率; V 振动量子数。

      任意两个相邻的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用波数表示)

      其中: K 化学键的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m 为双原子的折合质量。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折合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 K 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键类型 -C≡C- > -C=C- > -C-C-

      力常数 15-17 9.5-9.9 4.5-6.6

      峰位 4.5mm 6.0mm 7.0mm

      三、 分子的振动形式

      两类基本振动形式:变形振动和伸缩振动

    查看(1883) 评论(7) 收藏 分享 圈子 管理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0
  • 建立时间: 2021-01-30
  • 更新时间: 2021-01-30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