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新日志

  • 干细胞移植处研究阶段仍遭滥用 背后现盈利链条

    aa1380 发布于 2011-04-21 15:08:45

    干细胞移植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的阶段,而在我国,正有 越来越多的医院将这种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患者趋之若鹜却往往事与愿违。业内人士称,干细胞治疗已经从细胞的来源、制备到对病人的营销、治疗,都已形成了 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在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盈利的。2011年4月17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干细胞“神奇疗效”调查》,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我们关注干细胞移植。提起糖尿病、脑 瘫、重症肌无力等等这些疾病,大家都知道这是医学界的难题,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办法可以让患者彻底康复。如果说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治疗,相信很多患者 家庭愿意倾尽所有,来给病人进行治疗。最近有一些医院,不断宣传干细胞移植能有这样的治疗效果。那么,干细胞移植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记者进行了调查。
     
    最近一段时间,张翔的心情特别灰暗。去年5月,为医治糖尿病,满怀希望的他来到上海某医院,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
     
    张翔 湖北患者
     
    张翔:孙主任说,就是有90%的把握能把我们治好。
     
    记者:那现在感觉效果怎么样呢?
     
    张翔:我觉得没什么变化。
     
    记者:你怎么知道没什么变化呢?
     
    张翔: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
     
    张翔的希望化成了泡影,11万多元的治疗费也很快打了水漂, 为尽快还上因治病而欠下的巨额债务,现在的他只好坚持带病上班。
     
    张翔: 我工作单位不知道,因为我是隐瞒下去的,因为有这种病的话,哪家公司敢要你上班。
     
    记者: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呢,现在?
     
    张翔:最多两千多块钱。
     
    记者:这两千块钱对你很重要,是吧?
     
    张翔:等于说就是救命的钱。
     
    但张翔的的经历还不是最糟的。在浙江金华的界首村,记者见到了洪淳的父亲洪耿授,谈起儿子洪淳在上海那家医院治疗脑梗的经历,洪耿授的眼里满是泪水:
     
    洪耿授 浙江金华农民
     
    洪耿授:我这个儿子,走出去就是相貌堂堂,人缘很好的,他这个人就是···
     
    洪淳是洪耿授老人的小儿子,身患脑梗已有多年,为治疗好那个病,2010年7月5日,他也到上海这家医院做了干细胞移植手术。没承想手术次日,他就出现了头晕和恶心的症状,7月9日晚,便因脑组织大面积死亡而去世,死因至今成谜。
     
    洪耿授:拿我自己这条命去换他不是很好的吗,对不对,我60岁无所谓了,已经无所谓了,作为他30岁,这条路还很长,对不对。
     
    然而尽管如此,目前在中国,仍有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患者,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趋之若骛,有的甚至不惜为之倾家荡产、举债求治。然而结果更多的却是事与愿违。
     
    张若讯 湖北患者
     
    记者:你这个治疗花了多少钱一共?
     
    张若讯:我一共花了7万多块钱。
     
    记者:你觉得你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啊?
     
    张若讯:一点效果也没有。
     
    记者:一共花了多少钱?
     
    苏丹萍 苏州患者之女
     
    苏丹萍:前前后后8万不到一点。
     
    记者:现在效果怎么样?
     
    苏丹萍:现在就是不行啊,没有去之前那个腿倒还有点力气,还好动动,医院看了之后,是一点都不能动了。
     
    那什么是干细胞移植治疗呢?所谓干细胞,是指那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它具有再 生为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细胞的潜在功能。为此,医学界设想,可利用干细胞移植,来治疗人体的相关疾病。但在采访中,作为我国干细胞研究的奠基人,中国科学 院院士吴祖泽明确告诉记者,目前,这种疗法除被证明仅对白血病、烧伤以及骨头修复等非常少的疾病有效外,它还仅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吴祖泽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祖泽: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就包括了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也包括了细胞治疗药品的临床应用。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内现在还属于细胞治疗研究阶段,也就是说我们还处于临床前的研究,或在临床研究的阶段。
     
    然而现实却是,在我国,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将这种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
     
    记者: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咱们这边能不能治啊?
     
    北京某医院:可以,我们这边就是也可以有干细胞移植。
     
    记者:干细胞移植效果怎么样?
     
    北京某医院:效果肯定是不错,因为我们这里是糖尿病的专科医院,经常做这些手术的。
     
    中心主任 上海某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
     
    记者:咱们这里说,一共是目前通过干细胞移植一共接待了多少病人?
     
    中心主任:就是那这个,比如说他这个I型糖尿病,100多个。
     
    将还仅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干细胞移植技术,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国家干细胞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常委韩忠朝为此警告:如果没有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审查,没有在严格监管下被恰当运用,那种所谓的技术跨越,就很难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韩忠朝 国家干细胞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韩忠朝:干细胞一袋有好多种,还有来源就有好多种,还有你置备技术就有很多种,你如果没有一个技术标准,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去认定,如果大家不按照这个标准去做,那肯定做出来的东西就不好,它肯定效果就不好,或者产生毒副作用,这都是可能的。
     
    在一份由国家卫生部于2009年3月颁布实施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上,记者看 到:干细胞技术被归入“第三类医疗技术”,指其“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并明确要求,若用于临床治疗, 须经卫生部审批。否则将依法追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责任。但据记者了解,迄今为止,除造血干细胞治疗血液病,全国尚未有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的 干细胞治疗得到受理和审评。
     
    吴祖泽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祖泽: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是要经过医疗卫生部门批准的。按道理讲,应该在得到他们批准以后,才能够正式进入到临床应用。
     
    然而现实却是,全国开展干细胞治疗的医疗机构却越来越多,从部队到地方,从公立到民营,从大城市到小地方,全国各地几乎到处都能看到干细胞治疗的影子,上门求治的患者更是越来越多:其中从2009年至今,在北京,仅那家医院利用该技术收治的患者就已多达1000多位。
     
    治疗患者 北京某医院干细胞治疗患者
     
    治疗患者:每次来的好像房间都是满满的。
     
    记者:都是做干细胞治疗的吗?
     
    治疗患者:这一层楼,那边五楼还有一层,全部都是满满的。
     
    面对中国如此火爆的干细胞治疗现象,记者不禁感到疑惑,他们又是怎样越过监管的门槛而生存的呢?
     
    主持人: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干细胞移植仅仅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离真正的临床应用还有 很长的路要走。2009年5月,卫生部发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次把干细胞治疗技术归为第三类医疗技术范围。所谓第三类医疗技术,指具有高 风险、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规范的医疗技术,2009年10月31日前没有提出审核申请或没通过审核的机构停止临床应用。那么那些宣称干 细胞治疗已经进入临床应用的医疗机构,是否拿到了国家合法的审批手续呢?
     
    作为接受干细胞治疗患者的亲属,采访中,一位来自上海的患者母亲告诉记者,那些医院说的话太让人动心了。
     
    刘女士 上海患者之母亲
     
    刘女士:他说,他这个情况肯定能治好,这个成功率很高很高的,如果你孩子这种情况也治不好的话,这只能说是意外了,就是说。
     
    记者在互联网上用中文输入“干细胞治疗”等关键词,屏幕上马上就闪现出设立在不同医院 的,名目众多的“干细胞治疗中心”, 它们宣称:均能通过干细胞移植,医治疗糖尿病、肝病、脑萎缩、脑瘫等多种令医学界都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并且疗效显著。而上海那家医院更是将自己标榜成是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最好的医院”。作为一名来自湖北的糖尿病患者,当初的张翔就是被那些文字吸引而去的。
     
    张翔 湖北患者
     
    张翔:我爸爸也在当场,还有我后妈都在那里,他说80%多能治好。
     
    苏丹萍 苏州患者之女
     
    苏丹萍:医生跟我们保证能看好,肯定有效果,到时候能让她扶着站起来走着。
     
    为一探究竟,记者随即跟随张翔到了上海那家医院,在他们的干细胞移植中心,记者发现:为 以示权威,无论室内还是室外,那里到处都标注着“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学转化基地”的字样,韩忠朝、吴祖泽等多位国内外知名干细胞研究专家的照片 也被他们作为该转化基地的专家委员会成员贴在了墙上。面对此等宣传阵势,采访中,洪耿授老人说,看到那些以后,当时他儿子洪淳就像走火入魔一样,坚持要去 那里治疗。


    洪耿授 浙江金华农民
     
    洪耿授:你说,这个东西说得天花乱坠以后,他希望在那里好像捞救命稻草一样的。
     
    然而实际情形又是怎样的呢?采访中,国家干细胞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表示:先前,他的 确曾和上海那家医院签定过临床转化方面的协议,但由于那家医院不按合同规范运作,国家干细胞技术研究中心曾多次发函要求他们整改,但对方都没有实质性的改 进。为此,韩忠朝说,双方的合作其实早就终止。
     
    韩忠朝 国家干细胞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韩忠朝:我们又写了信,律师函,很多信,希望马上终止这个合同,而且希望他赶快整改,但是最后他们还是一直以各种理由在拖,拖呢,所以他们这个照片挂我们的都是我们原来就声明不允许的。
     
    韩忠朝如此,吴祖泽更不例外,采访时,他对记者表示:他除了去参加当时的“转化基地”揭牌议式外,对于自己是如何成为上海那家医院“干细胞医学转化基地专家委员会成员的,更是一无所知。
     
    吴祖泽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祖泽:我们是去参加它的揭牌仪式,支持干细胞的事业,支持干细胞的临床转化。至于我是不是专家委员会成员,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开过会。
     
    记者:也就是说只是为了启动揭牌仪式去的?
     
    吴祖泽:是的,这两年来,我们再也没有接触了,至于它是用什么一个样子模式在运转,不清楚,至于它有什么商业上的操作模式,我们更不了解。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采访中,记者发现,那些所谓开展干细胞临床治疗的医院其实都是在以 “干细胞临床研究”的名义在开展治疗,目的就是为了绕开国家对干细胞技术临床治疗的严格监管,然而为了吸引病人,他们在实际操作和宣传中,却又从不向患者 提“研究”或“试验”二字。为了彻底治愈自身的疾病,于是各地患者便纷至沓来。
     
    施先生 上海患者之父
     
    记者:假设当时你知道这项技术还处在试验和研究阶段,你还会让你孩子到这儿来治病吗?
     
    施先生:绝对不会,我不可能把孩子做个小白鼠去做试验,做小白鼠的话,这个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老施家住上海,2007年孩子得了糖尿病,半年后,他带孩子来到上海那家医院接受干细胞 移植治疗,咨询中,那里的医生告诉他说:用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糖尿病在全球都是一项成熟的治疗技术,其中在美国就已开展七八年了,疗效非常好,为此,老施 说:他才下决心用它来治疗孩子的糖尿病。
     
    施先生:他说那个治愈率达到80%左右吧,就是成功率很高,而且目前是成熟的治疗方式了,不是研究的。
     
    然而让老施没有想到的是,在治疗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糖尿病不光没看好,反而胰岛素越打越多,病情也越来越重,孩子的身心受到很大的打击。
     
    记者:原来是多少?
     
    施先生:原来大概30多,30、40个,现在要50个左右。
     
    记者:一天打几次?
     
    施先生:一天打4次。
     
    记者:那天天都得打?
     
    施先生:天天打,缺少这个胰岛素就不能生活了。
     
    其实,同样受此蒙蔽的还有一位姓刘的母亲,在听信了医生相关的承诺之后,她也带孩子来到了上海那家医院,然而没想到孩子在接受那个所谓的成熟的干细胞移植临床治疗手术之后,病情也是越来越重。
     
    刘女士 上海患者的母亲
     
    刘女士:他们从来没有说过,这个是一个临床的研究的过程。
     
    记者:假如说这要跟你说了,你还会让孩子去看病吗?
     
    刘女士:肯定不会的。
     
    记者:为什么?
     
    刘女士:那肯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做试验,你这么没有把握,我怎么可能还花费这么多钱,自己出了钱,让小孩去做试验,你说会有这种事吗?
     
    为了验证那种说法,在上海那家医院的干细胞移植中心,记者假扮患者见到了那个中心的主任,面对记者的追问,那位主任一再向记者强调,他们所做的就是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临床治疗,而不是临床研究,并且他告诉记者:他们早已获得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资质审批。
     
    中心主任 上海某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
     
    记者:它是一个什么资质?
     
    中心主任:批准做糖尿病,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嘛。
     
    记者:就是说治疗是临床研究还是临床治疗?
     
    中心主任:那肯定是批准了,准入了。
     
    记者:就是说是临床治疗还是临床研究?
     
    中心主任:那肯定是临床治疗了,研究的话,它不会批资质的。
     
    记者:就是说批给咱们是临床治疗的?
     
    中心主任:那当然了,那肯定是有这个资质才能做的。
     
    记者:咱这里有这个资质吗吗?我看一看。
     
    中心主任:在咱医院里面呢!我这里怎么能有呢?
     
    他们真的会有那个资质审批吗?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见到了主管那个中心的实际负责人,面对记者的要求,那位负责人说,过去也曾有好多患者要看这个资质审批,他都没给。但本人作为记者,他表示可以给看。
     
    负责人 上海某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实际负责人
     
    负责人:我不给他看,你到我的上级单位你去找,你去告,没关系 对我来讲无所谓的,我又不怕你什么东西。
     
    然而,让人感到吃惊的是,摆在记者面前的那两份国家相关部门,给他们所做的有关干细胞移 植技术治疗某些疾病的批复,竟然只是允许他们进行临床实验研究的,而不是允许他们用于临床治疗的。更何况他们获得那个批复的时间是在今年的3月3日,而早 在2年多之前,他们就已开展相关的治疗了,并且治疗的患者也已大大超过那两个批复上所规定的数字。
     
    施先生:他们这种行为已经真正地侵害公民的权利了,把老百姓当实验品,而且收取非法的暴利。我们向社会呼吁,不要再去上当了。
     
    面对上海那家医院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如此情形,记者不由得想起了该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所说的一番话。
     
    中心主任 上海某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
     
    中心主任:有什么说什么,没什么我绝对不多讲一句,因为我刚才已经说了,我们做医生做了这么多年,肯定是一个道义,就是道德,医生的道德最重要。
     
    主持人:对于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都还在探索当中。虽然我国 对于干细胞研究持鼓励态度,但目前所有试验仅限于研究范围,至今未对除造血干细胞之外的其他干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发放通行证。但是现在,一些医院打着干细 胞应用的旗号进行治疗的事例日益增多。如何治理干细胞治疗的危险和乱象?
     
    主持人:干细胞治疗简单来说就是让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病患身体内,刺激并修复人体内受损 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一些现有医疗水平无法治愈的疾病都将被人类攻克。这样的消息对任何一位身患绝境的病人来说都像是一根值 得抓住的救命稻草。但事实上,目前干细胞治疗在世界范围内都处在研究阶段,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因为存在伦理风险而不提倡研究。那么我国现在的干细胞移植究竟 何去何从?
     
    采访中,吴祖泽院士告诉记者:事实上,临床研究和临床治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根据国 际惯例,一项新的医疗技术在开展大规模临床治疗之前,至少需要经过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两个阶段。只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其优于既有的疗法,且在安全性、有效性 和医学伦理上都无问题之后,新疗法才能应用。为此,吴祖泽院士强调说。
     
    吴祖泽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祖泽:这个步骤是不可缺少的。之所以不可缺少就是为了保护病人的安全,如果我们没有按照这个程序走,就会在不同程度上面给病人带来不安全的因素。
     
    然而现实却是,目前在中国,对于诸如干细胞移植等医疗新技术的临床研究,国家尚未制定明确的监管规范和细则,面对这一监管空白,干细胞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滥用、乱用。
     
    比如按照国际惯例,一项医疗新技术要进行临床研究,最起码要在研究前告知风险,研究中严 密监控,研究后定期随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必不可少的环节却被很多医院省略了。为此,专家指出:浙江患者洪淳,如果能在接受干细胞移植手术之后,被 留院观察几天,其死亡的悲剧也许就可避免。
     
    洪耿授 浙江金华农民
     
    洪耿授:我叫孙医生我要求住院,我合作医疗有70%,住院也好报销,门诊的话,这个门诊发表,门诊的话一分钱报不了的,他说,没事的,六个小时就可以走,不需要住院的。
     
    但上海那家医院的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却不同意这种说法,他告诉记者:是患者洪淳为了省钱,主动不要求住院的,事实真相如何,我们暂不去探究,但最终的现实却是:患者洪淳并没有住院。
     
    中心主任 上海某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
     
    中心主任:当时这个事情我也有责任,我是心软了一软,我真的是,我软了一软,我们必须要住院,她又不想住院,后来看看她比较那个(可怜),那么就(同意了),这个事情就是我做的不对。
     
    除此之外,更有患者表示,有的医院甚至连跟踪回访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有去做。
     
    刘女士 上海患者之母
     
    刘女士:像我们出院以后,他从来没有跟踪调查过。你没回访过,你怎么知道这个成功率是怎么回事。
     
    于是,在患者们看来,那些提供干细胞治疗的医院更看重的是金钱,而不是治疗,因为按照国 际惯例,临床研究不但不能收取患者费用,甚至还要向患者支付报酬。但与此相反,他们非但不给患者制服报酬,反而还要以治疗的名义收取大笔的费用,少则5万 元,多则10多万元,有的甚至还更高。
     
    刘女士:就是觉得我们被骗了,我们当试验品了,他们很不道德的,还叫我们花这么多的费用,这个太坑人了,太残酷了吧。
     
    高昂的费用背后便是高昂的利润。采访中,曾对国内干细胞治疗进行过多次调研的上海“生物 谷”网站董事长张发宝说:截止到目前,在中国,所谓的干细胞治疗已经从细胞的来源、制备到对病人的营销、治疗,都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在这其中, 每一个环节都是盈利的,特别是利用脐带血干细胞来进行治疗,其利润就更是可观。前面我们所说的这家上海医院采用的大多就是这种脐带血干细胞。
     
    张发宝 上海生物谷网站董事长 生物学博士
     
    张发宝:从那个患者采集那个脐带血,在医院里面一般价格大概在300元左右,但是体外经 过一系列的培养这个过程,到用到病人身上可能是四万甚至八万,这中间确实是也要消耗一些费用,一些人工的成本,一些实际的成本,但是这个成本相对来说,和 这个最终用到患者身上四万到八万成本来说,还是很低很低的,也就是说,这个中间的利润是相当高。
     
    于是,监管空白的存在,中间利润的高昂,客观上鼓励着众多医院纷纷进行干细胞临床治疗的 “大胆尝试”。 干细胞临床治疗技术在中国全面开花。面对中国干细胞临床治疗的这种乱象,采访中,相关专家纷纷呼吁,政府必须要想办法来弥补相关的监管空白,否则将会影响 中国整个干细胞技术的发展。
     
    韩忠朝 国家干细胞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韩忠朝:现在我们国内还没有形成这个规范的管理审批的一个制度,连谁去审批也没有落实。所以就是说你想走,一步一步走还找不到门路走,所以后面的管理要跟上,促进跟监管要并进。
     
    吴祖泽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祖泽:社会上有些医院,有过渡的商业炒作,不实事求是地来反映一种治疗方案,它的有效 的程度,给人一个模糊的感觉,似乎干细胞治疗可以治百病,这是一种错觉,这是误导。那么在这些方面我们都应该加以规范, 使得我们细胞治疗走上一个健康的发展的道路,希望我们未来的细胞治疗成为一个很好的产业。
     
    主持人:干细胞治疗作为生物医学的尖端技术,一直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在美国,直到 2009年才放开干细胞研究,在欧洲,欧盟法院于上周宣布禁止干细胞研究进入专利申请程序,干细胞研究在欧洲将变得更加艰难。而在中国,干细胞的研究一直 处于高歌猛进的状态。而在这高歌猛进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营销和治疗的盈利链条。因为按照国际惯例,临床研究不但不能收取患者费用,甚至还要向患者支付报 酬。但在中国,医院非但不给患者支付报酬,反而还要以治疗的名义收取大笔的费用。当医疗事故出现之后,我们又看到了监管体系的空白。诚然对于干细胞治疗的 前景被描绘得令人神往,但是我们也应该警醒天使和魔鬼只相差一步。在干细胞研究这个问题上,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目前的治疗乱象 进行规范和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使神奇的干细胞治疗成为人类的福音。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 一新miRNA影响干细胞分化

    sd71469190 发布于 2011-07-07 16:32:21

      来自德州农工(A&M)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华盛顿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小RNA:miR166/165能影响参与分裂组织细胞发育的一种基因,从而影响干细胞分化。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细胞》(Cell)杂志上,也是《细胞》杂志倍受关注的一篇论文。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德州农工大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助理教授的张修仁(Xiuren Zhang,音译)博士,其研究组主要方向是小RNA剪接与病毒抑制研究。

      miRNA是一类动植物细胞内自然产生的非编码小RNA,自从1993年在线虫中发现了首个miRNA以来,miRNA被发现参与调节了众多的细胞功能与发育过程。这一小分子连续几年被国际分子生物学顶级杂志评为“十大科技突破之一”,也成为遗传、发育、癌症、干细胞等多个领域中的研究新热点。时至今日,已有约1000个动物的miRNA被报道,且约30%的基因被预测为miRNA的靶基因,能够被miRNA所直接调控。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小RNA分子能与一种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参与分裂组织细胞发育的基因:AGO10相互作用,AGO10基因(也称为PINHEAD (PNH)或ZWILLE (ZLL))是拟南芥调控顶端分生组织的重要因子。

      研究人员发现AGO10能够特异的和miR165/166结合,最终促进了HD-ZIP Ⅲ(HD-ZIPⅢ是调控拟南芥顶端分生组织的重要转录因子)的表达。当miR166/165不与AGO10结合,或者AGO10基因缺失的时候,植物的分裂组织会被破坏。而当miR166/165与其它AGO蛋白结合时,植物则会停止相关基因的表达。

      这些研究成果说明miR166/165与其它基因结合会阻碍分裂细胞的正常发育,而与 AGO10结合可以阻止该MiRNA与其它基因作用,并且研究人员发现AGO10与miR165/166的相互作用依赖于miR165/166的结构且与 AGO10的催化活性无关。这阐述了干细胞形成果实、种子和叶子的一种分化机理,对于进一步分析miRNA对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还有科学研究表明,miRNA分子可抑制退行性眼病中的血管异常生长,这一研究发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研究人员发现两个miRNA分子与退行性眼病中的血管异常形成密切相关。当两个 miRNA基因簇成员miR-23 和miR-27发生功能沉默时可抑制眼脉络膜血管生成。机体通常通过维持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的作用平衡而对正常组织中的血管生成进行调控。当这一过程发生失衡时,血管异常生成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过去科学家们将对退行性眼病的治疗研究集中在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上。研究人员通过在患者研究中注入抗VEGF药物的方法来改善患者的视力。然而这些药物在治疗某些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中疗效有限,并伴有潜在的副作用。

  • 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研究获进展

    shengfengyu 发布于 2011-06-21 15:33:21

      来自Whitehead生物医学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MIT路丁分子肿瘤学研究中心以及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6月10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了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信号通路研究新进展文章。

      文章通讯作者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的Whitehead研究所创始人之一 Robert A.Weinberg博士。他的研究方向为人类肿瘤的遗传学基础,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他的实验室发现了第一个人类癌基因Ras和第一个人类抑癌基因Rb。他的一系列杰出研究工作已经成为肿瘤研究领域乃至整个医学生物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EMT是指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向成纤维细胞或间充质细胞表型的转变并获得迁移的能力。EMT是胚胎早期发育和器官生成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过程,它使在特殊部位产生的上皮细胞从上皮组织分离并迁移到其他位置,是正常发育、伤口愈合以及恶性上皮肿瘤发生的基础。过去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在正常发育还是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微环境各种刺激可通过多种不同信号途径诱导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然而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于诱导EMT以及维持最终细胞状态的信号机制却并不是十分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Weinberg领导的研究小组证实TGF-β、经典及非经典Wnt三条信号通路协同作用诱导激活细胞EMT程序,之后以自分泌的方式维持最终的间质细胞状态。研究人员证实在上皮细胞中下调内源的自分泌信号抑制因子可诱导细胞启动EMT程序。与之相反,当他们在细胞中添加相关信号通路抑制剂时,发现自分泌信号破坏可导致原代乳腺上皮细胞迁移及自我更新受到抑制,并降低了转化衍生物诱导的肿瘤形成及转移。

      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启动EMT及维持最终细胞状态相关的信号机制,从而为预防肿瘤发生及转移提供了新的靶点。

      此外不久前,Weinberg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性文章中,简述了最近10年肿瘤学中的热点和进展,包括细胞自噬、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等等,并且总结了肿瘤细胞十大特征,这十个特征分别是:自给自足生长信号(Self-Sufficiency in Growth Signals);抗生长信号的不敏感(Insensitivity to Antigrowth Signals);抵抗细胞死亡(Resisting Cell Death);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Limitless Replicative Potential);持续的血管生成(Sustained Angiogenesis);组织浸润和转移(Tissu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避免免疫摧毁(Avoiding Immune Destruction);促进肿瘤的炎症(Tumor Promotion Inflammation); 细胞能量异常(Deregulating Cellular Energetics);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Genome Instability and Mutation)。

  • 干细胞治疗的机会窗口(一)

    dxkuii 发布于 2012-03-21 19:57:36

    序  假如潘金莲当初不开窗户,就不会遇到西门庆;不遇西门庆就不会出轨,那武松也不会被逼上梁山;武松不上梁山,方腊不会被擒,就能取得大宋江山; 就不会有靖康耻、金兵入关,不会有大清朝和鸦片战争。中国就能多引领世界数百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美国、日本等诸侯蛮夷都是浮云! 金莲呀,闲着没事开的神马窗户?

            传说中许多英雄豪杰成也“窗口”,败也“窗口”。潘金莲开窗户,撑窗户滴棍子掉下去砸到西门庆,于是乎发生了的《水浒传》英雄辈出,“替天行道”的故事。
            
            “窗口”原本是指房屋上为采光和通风开的洞洞,随着社会进步,不但房屋有窗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上也有窗子;电脑上有“视窗”,航天需要“发射窗”,甚至股市、楼市、油价都有了“时间窗”,包括商场、战场、国际关系也都离不开“战略窗口”;开启心灵窗口人类之间建立了沟通,有了开放窗口我们能够认识世界。“窗口”的涵义已被引申到“机会”范畴,“机会窗口”简单地说就是打开窗口时带来的机会,一伸手就能抓到...
            
            当下全球约有数十万人参与干细胞研究与开发,其规模远远超出人类历史上三项最伟大的工程:“曼哈顿原子能计划”、“阿婆罗登月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干细胞治疗让一些传统医疗手段束手无策的患者重新燃起希望,干细胞产业已经整装待发,并且“绝望的病人已经等不及了!”,似乎干细胞临床应用的“机会窗口”已经开启,干细胞在向人们讲述一个美丽的神话...
            
            事实上,目前干细胞治疗可以用“技术不成熟,疗效不确切”来概括,在个别病人身上干细胞治疗似乎显现出了“令人惊讶”的效果,而在更多病人则反映“没什么效果”,完全是“冰火两重天”的状况。
            
           一、人类对干细胞的认识尚处在十分幼稚的阶段

            我们常常会遇到患者这样提问:“干细胞的疗效怎样?”“干细胞治疗有没有副作用?”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类似于药物疗效的提前判断问题,譬如感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体外培养考察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预测预后,通过肿瘤细胞培养加药敏试验也可以知道不同的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临床上药物血清浓度太低不产生治疗效应,浓度太高则产生难以耐受的毒性,在这两个浓度之间限定一个合理治疗区域,该浓度区域常称为“药物治疗窗”。那么,临床上有没有一个把握干细胞移植最佳干预效果的“治疗窗”问题呢?

            深入分析就会发现事情远非那么简单,与临床上的化学药物、抗生素、蛋白质药物等这些化学结构明确分子有着很大的不同,人类对干细胞的认识尚处在十分幼稚的阶段:

            从定义上来看:干细胞是由一些定义不清、标准不明,分化能力不一,摸样有点像,多代同堂,谱系相近细胞构成的“细胞群”;

            从来源角度看:干细胞的供者的遗传背景复杂,既往病史、家族史、性别、年龄、血型、经历、身体状况、组织相容性抗原、组织来源等差异,造成世界上没有两株完全相同背景的干细胞;

            漫长的体外过程带来质量不确定:干细胞分离、纯化、扩增、冻存等操作会影响到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免疫调节、分化潜能等生物学效力,还会带来端粒酶、原癌抑癌基因、因子分泌等异常基因表达,以及核型、表观遗传特征发生改变;制备过程还要引入抗生素、生长因子、抗体、胶原酶、蛋白酶、动物血清等多种外来成分,并且可能污染细菌、内毒素、支原体、病毒等外源因子;在保存、运输、复苏、配制过程中,细胞制品的存活率、生物学功能、均一性无时不在变化;

            作用机理不明确:干细胞直接定植分化参与组织修复还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改变微环境发挥机体调节作用?激活了宿主内源性干细胞进行组织修复?还是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改变机体细胞状态?干细胞体外培养特性与体内生物学行为是否一致?动物试验结果能否用于预测干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自体干细胞与异体干细胞植入的区别?

            移植后体内命运不清:干细胞进入体内后组织归巢、病理性归巢的规律如何?是如何定植、分化的?还是被免疫清除?如果干细胞在体内非靶器官、靶组织“归巢”,非目的性“分化”,产生非需要生物学效应,引起持续不良后果如何终止?

            有效性不确定:干细胞移植疗效与病人的病种、病程、身体状况、组织配型,年龄、种族、性别、习惯、经历,以及移植细胞数量或输注途径等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干细胞的生物学效力如何定义和判断,分化潜能、倍增时限、分泌因子?世代数、活细胞数还是归巢特性?如何确定量效关系?

            缺乏风险控制预案:关于干细胞不良反应的数据匮乏,干细胞移植是否可能造成脉管阻塞、热原反应、急性感染、急性毒性、并发症、内出血、间质性肺炎、低血压或高血压、心动过缓、变态反应、内分泌失调等等?

            长期植入后果不确定:人类干细胞移植的历史不长,经验十分有限,干细胞长期植入后分化成熟是否会引起免疫毒性?是否存在致瘤、促瘤,甚至传播肿瘤的风险?是否会引发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或神经系统等紊乱?是否会带来不育症或遗传性疾病?

            干细胞治疗需要满足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这三个必要条件,其中质量可控性是安全和有效的基础和前提,这里面又涉及到许许多多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伦理学问题、规范和标准问题、工程技术问题。由此看来,干细胞技术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是一项空前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所面临的问题挑战不是当下干细胞主战场上的细胞学家和医师能够考虑周详的,亦非单一机构或部门能够独立解决,涉及到多学科学术交叉、多技术综合运用,多机构联合开发和多部门协调配合,需要开展社会化、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任重而道远。
  • 干细胞移植尚处研究阶段 医院为追逐高利润违规手术

    Tara0416 发布于 2012-03-22 12:48:16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干细胞移植技术目前还只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但国内部分医院却将这项技术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并收取患者高昂的费用。甚至还有一些不具备干细胞移植手术资质的医院,擅自进行干细胞移植手术,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昨天,《新闻纵横》报道了北京同安骨科医院违规进行干细胞移植手术的事件。在听到北京同安骨科医院违规进行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报道之后,同安骨科医院院长赵宝鑫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要求澄清:

      赵宝鑫:我们没有做过干细胞移植手术,我们也没有条件做干细胞移植,本身干细胞移植是要从要不要培养、经过实验室这一系列生化那些东西的研究,我们也没有实验室。

      但事实并非如此,北京同安骨科医院曾在自己的网站上宣称,生物细胞临床技术研究应用是医院的特色疗法之一,有关干细胞移植的各种宣传内容一直占据网站的显著位置。直到和闫彩梅关于进行干细胞移植的医疗纠纷发生之后,同安骨科医院才将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宣传资料从网站上撤下。当记者以患者家属身份在同安骨科医院进行咨询时,还碰到了一位正在为进行干细胞移植手术而办理入院手续的脑瘫患者家属。

      记者:4万5是手术的费用,还是有其他的?

      患者家属:连药费带住院都有的,全套的是4万5,效果大夫也不敢说,只是说移植后脑细胞肯定比原来强。

      对于记者提出的证据,赵宝鑫则解释,医院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中心实际上是某家医院的科研场所。

      赵宝鑫:你说神经系统做没做过,是他的一个科研的那么一个场所,并没有说我们医院做,我们医院根本就没做过,我们医院没有这能力做,没有这个资质做。都是三甲医院的专家、主任医师做。

      干细胞移植技术因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而被卫生部列为第三类医疗技术,如果用于临床治疗,需要经过卫生部的审批。目前除造血干细胞治疗血液病之外,国内没有任何医疗机构获得了进行其它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的批准,只有部分方案经备案后正在做临床试验。将尚在临床研究阶段的干细胞移植技术大规模的应用于临床,并不是北京同安骨科医院的首创。去年,曾有媒体曝光国内多家医院违规利用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糖尿病。而在网上输入“干细胞治疗”等关键词,也能轻而易举搜索到设立在不同医院、名目众多的“干细胞治疗中心”。和同安骨科医院类似,这些治疗中心大多宣称,干细胞移植能够治疗糖尿病、脑萎缩、帕金森、脑瘫和脊髓损伤等等多种疑难杂症。在生物谷网站董事长张发宝看来,这样的宣传实际上混淆了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概念。

      张发宝:把干细胞当成药物的话,你知道新药上市从临床研究到新药上市,最短最短的时间是10年,要很多很多大量的科学性的试验,一是验证它安全,第二验证它有效,既要安全又要有效我才能上临床,所以它是有很大的临床验证过程以后我证明它确实有效果很安全我才能大面积推广,可是我们现在没有这个过程,我既不知道干细胞是不是安全,也不知道干细胞是不是有效,我就跨越了这个过程,它是不合规的。

      既然将干细胞移植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临床不合规定,为何多家医院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张发宝认为,医疗机构追逐高额利润是重要原因之一。

      张发宝:新的药物和新的技术,这里面存在一些知识产权、一些专利等等,相对来说价格是比较高的,这是合理的,为什么?因为你前期有大量的研发过程,这是许可,被人认可的,而且未来,将来干细胞真的规范的使用于临床,价格也会比较高,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合理的,因为你有发展的前期过程基础,但现在我们是在比较糊涂的情况下,前期几乎没有什么投入和成本的情况下,而且业务不规范,那这里面我们认为就有暴利。

      今年1月,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确认,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干细胞移植领域的一些问题。卫生部最近启动了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的自查自纠工作,并在今年7月1号前,暂停受理任何申报项目。

      邓海华:要停止没有经过卫生部和药监局批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活动,自行开展没有经过任何审批的要立即停止,对于已经经过药监局批准的所谓干细胞制品的临床试验项目,要按照批件和《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质量规范》的要求去严格的执行,不能随意的变更临床试验的方案,更不能去收费。

  • 细胞培养四部曲

    yinshengxu 发布于 2012-07-13 16:04:05

      1.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条件为含有 10% 胎牛血清的培养液(根据不同的细胞选择合适的细胞培养液),37℃下在含有 5% CO2 的培养箱中培养。

      2.细胞冻存:细胞消化后收集, 1000rpm 离心 5min ,去上清,用 1ml 含有 10% DMSO的培养液重悬,逐级降温后转入-70℃冻存 24h,转入液氮中长期保存。

      3.细胞复苏:将液氮中冻存的细胞取出, 37℃水浴中融化,取出后 1000rpm 离心 5min ,去上清,用培养液重悬后接入培养皿或培养瓶中培养。

      4.细胞传代:对于贴壁细胞将培养皿或培养瓶中的培液吸干, 用灭过菌的 1×PBS 冲洗后加入一定量的 0.25% 胰酶消化,待镜下观察细胞变圆且还未漂起时,加入有血清的正常培液终止消化,吹打细胞成细胞悬液后将细胞接种到其他培养皿或培养瓶中继续培养。对于悬浮细胞可以直接传代也可以离心法传代。直接传代是让悬浮细胞慢慢沉淀在瓶底后,将上清吸掉1/2-2/3,吹打细胞形成细胞悬液后,分别接种到其他培养皿或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离心法传代是将细胞连同培养液一并转移到离心管内, 1000rpm,5分钟,去除上清,加新的培养液到离心管内,吹打细胞形成细胞悬液后,分别接种到其他培养皿或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慧颖生物专业供应肝癌细胞hela细胞系稳定细胞系细胞株细胞 细胞系和细胞株悬浮细胞系构建稳转细胞系乳腺癌细胞系b细胞系肝癌细胞株胃癌细胞株细胞系和细胞株细胞株库白血病细胞株前列腺癌细胞株细胞株细胞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株宫颈癌细胞株atcc细胞株

  • JBC:缺陷线粒体或能延缓衰老

    天龙八部 发布于 2009-07-30 12:25:24

    带有MCLK1缺陷型线粒体蛋白质的小鼠在年轻阶段会产生更多的活性氧;本周JBC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类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其衰老速度较慢且寿命更长,但这种小鼠仍存在生命危险。

    线粒体氧应激是解释衰老过程的一种常规理论,线粒体利用再激活氧的方法产生能量,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氧在体内逐渐积累并开始破坏细胞,包括线粒体本身。近期有几项研究开始质疑这个理论。为了找到更为直接的答案,麦吉尔大学的Siegfried Hekimi及其同事检测了MCLK1缺陷型小鼠的线粒体,这种小鼠具有寿命长的特征。

    他们发现,在幼年(3月龄)MCLK1缺陷型小鼠中,其线粒体产能不足而且会生成许多有害的氧自由基;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当这些小鼠达到23月龄后,它们的线粒体比正常小鼠的功能更好。所以,尽管存在氧应激反应,这类小鼠比正常小鼠受到的衰老恶化作用更少。

    为了确定MCLK1缺陷是否在某些方面有保护作用,研究者们将MCLK1缺陷型小鼠与SOD2缺乏症小鼠杂交,SOD2是一种主要的蛋白质抗氧化剂。正常情况下,SOD2缺陷型小鼠细胞内损伤积累的非常,但杂交后,它们表现出损伤程度降低而且出现氧应激反应。

    在对这种假说的解释中,Hekimi及其同事认为由于MCLK1缺陷型小鼠的线粒体能够产生很多氧自由基,这种产能低下造成细胞其他组分中产生的能量和氧自由基都有所减少。尽管这样的小鼠在幼年时可能会有更高的患病风险,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它们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却比正常小鼠少——该发现有可能说明线粒体应激理论不完全正确。(生物谷Bioon.com)

  • 科学家大胆预言:20年后人类可能长生不老

    yinge 发布于 2009-09-25 13:20:38

    日前一位美国科学家大胆预言,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身体机能的更深入了解,仅20年后人类便可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

      “金刚不坏之身”不是空想

      现年61岁的美国科学家雷·库日韦尔之前曾成功预测过一些新技术的诞生。他表示,人类对基因和电脑技术的了解可谓日新月异,借助这些高尖端科技成果,未来人类修成“金刚不坏之身”绝对不会是空想。

      库日韦尔称,理论上说按照人类不断加快的认知速度,20年后便可利用基因技术更换人们身上大部分的重要器官。他进一步指出,虽然他的理论看起来似乎有些遥不可及,但现在人造胰腺和神经植入都已成为现实。

      未来人类强健如“终结者”

      库日韦尔把他的理论称为“加速返回定律”。他在英国《太阳报》上撰文道:“现在其他很多科学家和我都相信,大概过20年后,我们就能拥有新的技术手段去改编人类古老的身体软件,这样我们就能暂停并逆转衰老。纳米技术能让我们永生。”

      “最终,纳米机器人就可以替代血细胞,并以高于血细胞几千倍的效率工作,”库日韦尔说。他预计,在25年内,人们就可以连续15分钟不换气全速奔跑,或者无氧潜水4小时。

      他还透露,那些还没换上仿生心脏的心脏病患者,可以很悠闲地开车去医生那里做个小手术,因为患者体内的纳米机器人可以维持他们的生命;基因技术会大大提高人类的智能,以致我们能在几分钟内就写好一本书。

      库日韦尔还表示:“如果我们想进入虚拟现实模式,纳米机器人就会关闭我们的脑部信号,然后带我们去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期待半机械人世界的出现,人们将拥有人造肢体和器官。”

      如果库日韦尔的预言能够成真,那么未来的人类就如影片《终结者》中的无敌机器人一般勇猛强健,拥有再生超常能力。英国媒体称,虽然很多人都认为 库日韦尔的预言极其疯狂,而他本人也是一个得了妄想症的“疯子”,但他其实是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甚至还发明了第一部盲人阅读机;在他不做预言家的日子 里,库日韦尔其实就是一名严谨的科学家。

  • 细胞培养及常见的几个问题

    实验技术 发布于 2009-11-11 09:36:23

      谷氨酰胺在细胞培养中重要吗?它在溶液中不稳定吗? L-谷氨酰胺在细胞培养时是重要的。脱掉氨基后,L-谷氨酰胺可作为培养细胞的能量来源、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核酸代谢。L-谷氨酰胺在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降解,但是确切的降解率一直没有最终定论。L-谷氨酰胺的降解导致氨的形成,而氨对于一些细胞具有毒性。

      GlutaMAX-I是什么?培养细胞如何利用GlutaMAX-I?这个二肽有多稳定? GlutaMAX-I 二肽是一个L-谷氨酰胺的衍生物,其不稳定的alpha-氨基用L-丙氨酸来保护。一种肽酶逐渐裂解二肽,释放L-谷氨酰胺供利用。 GlutaMAX-I二肽非常稳定,即使在121磅灭菌20分钟,GlutaMAX-I 二肽溶液有最小的降解,如果在相同条件下,L-谷氨酰胺几乎完全降解。 什么培养基中可以省去加酚红?酚红在培养基中用作PH值的指示剂:中性时为红色,酸性时为黄色,碱性时为紫色。

      研究表明,酚红可以模拟固醇类激素的作用,(特别是雌激素)。为避免固醇类反应,培养细胞,尤其是哺乳类细胞时,用不加酚红的培养基。由于酚红干扰检测,一些研究人员在做流式细胞检测时,不使用加有酚红的培养基。如何用台盼兰计数活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把细胞悬液稀释到200~2000个/毫升,在0.1毫升细胞悬液中加0.1毫升0.4%的台盼兰溶液。轻轻混匀,数分钟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细胞。活细胞排斥台盼兰,因而染成蓝色细胞是死细胞。

      培养基中丙酮酸钠的作用是什么?丙酮酸钠可以作为细胞培养中的替代碳源,尽管细胞更倾向于以葡萄糖作为碳源,但是,如果没有葡萄糖的话,细胞也可以代谢丙酮酸钠。二价离子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吗?使用胰蛋白酶时加入EDTA的目的是什么?二价离子的确抑制胰蛋白酶活性。EDTA用来螯合游离的镁离子和钙离子,以便保持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建议胰蛋白酶处理细胞前,用EDTA清洗细胞,以消除来自培养基中所有的二价离子。 室温下配制的Tris-HCl溶液,在37℃使用时PH值是多少?缓冲液PH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下表列出了50mM Tris-HC 溶液在4℃,25℃,37℃时,不同PH值。 50mM Tris-HC 溶液在4℃,25℃,37℃时,不同PH值 4°C 25°C 37°C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8.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如何从T25瓶中转移sf9细胞?能用胰蛋白酶消化吗?我们推荐使用脱落细胞的方法,此技术破坏性最小,生活力最高。通过使用巴斯德吸液管,让细胞上培养基流动。

      作为一种选择你也可以轻轻拍打培养瓶。只有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才使用胰酶消化细胞。 胰酶消化一个T25瓶的sf9细胞: 1. 去除培养基。 2. 用2ml 1xPBS(足以覆盖细胞表面)洗涤细胞,去除PBS。 3. 加入2ml 1x胰酶EDTA(恰好覆盖细胞表面)。 4. 37 ℃孵育5到10分钟。在仪器下检测看到5分钟后它们正在向上移动。 5. 向细胞中加入2ml 细胞培养液,移入锥形管,用2ml培养液洗瓶壁,移入同一锥形管中。(培养基中的FBS终止了胰酶的活性。) 6. 离心(1100rpm)沉淀细胞。去除培养基。 7. 用新的培养基重新悬浮细胞。传代。 39.在Sf9, Sf21, 和high Five细胞悬浮培养时,肝素的使用量是多少? 为了防止悬浮培养细胞聚集的形成,使用肝素浓度为10单位/毫升细胞悬液。在重新冻存sf9细胞前,它可以传多少代?随着传代的次数的增加,它的感染能力会降低吗?通常情况当细胞经过30次传代后,应该返回冻存。无论什么时候计数时,都应该检查细胞活力。

      如果超过95%的细胞保持有活力和在大约30小时左右加倍,细胞仍然可以使用。如果活力和加倍时间下降,它们的感染力将不在是有效的。 贮存在冰箱中的瓶口已开的培养基,在放置几天后颜色变紫? 这主要是由于在暴露到周围的CO2水平时,碳酸氢纳导致了pH值的上升。您可以在使用前松开瓶口,在CO2培养箱孵育培养基10-15分钟,来校正溶液的 pH值(确定松开瓶口以保证气体交换)。 细胞培养基偶然被冻,可否继续使用?如果细胞培养基偶然被冻,您应该熔化培养基并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如果没有沉淀产生,培养基可以正常使用,如果出现沉淀,只能丢弃这些培养基。无血清培养与有血清培养使用的抗生素量一样吗?当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时,降低至少在有血清培养基中所使用浓度的50%。血清蛋白会结合和灭活一些抗生素。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抗生素不被灭活,可能对于细胞达到毒性水平。 培养基中添加了血清和抗生素后,可长期保存吗?一旦您在新鲜培养基中添加了血清和抗生素时,您应该在两到三周内使用它。

      因为一些抗生素和血清中的基本成分在解冻后就开始降解。培养基及其它添加物和试剂可反复冻融吗?大部分添加物和试剂最多可以冻融3次,如果次数更多都会在包含蛋白的溶液引起一定水平的降解和沉淀,将会影响它的性能。为什么要在溶解的一周内使用贮存在4℃冰箱中的液体胰蛋白酶溶液? 胰蛋白酶在4℃就可能开始降解,如果在室温下放置超过30分钟,就会变得不稳定。保存血清最好的方法? 我们建议血清应保存在-5℃至-2O℃。若存放于4℃时,请勿超过一个月。若一次无法用完一瓶,建议无菌分装血清至恰当的灭菌容器内,再放回冷冻。如何解冻血清才不会使产品质量受损? 将血清从冷冻箱取出后,先置于2~8℃冰箱使之融解,然后在室温下使之全融。但必须注意的是,融解过程中必须规则地摇晃均匀。血清解冻后发现有絮状沉淀物出现,该如何处理? 血清中沉淀物的出现有许多种原因,但最普遍的原因是由于血清中脂蛋白的变性所造成,而血纤维蛋白(形成凝血的蛋白之一)在血清解冻后,也会存在于血清中,亦是造成沉淀物的原因之一。但这些絮状沉淀物,并不影响血清本身的质量。若欲去除这些絮状沉淀物,可以将血清分装至无菌离心管内,以400g稍微离心,上清液即可接着加入培养基内一起过滤。最好不使用过滤的方法去除这些絮状沉淀物,因为它可能会阻塞过滤膜。

      为什么要热灭活血清? 加热可以灭活补体系统。激活的补体参与溶解细胞事件,刺激平滑肌收缩,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组胺,激活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免疫学研究,培养ES细胞、平滑肌细胞时,推荐使用热灭活血清。 有必要做热灭活吗? 实验显示,经过正确处理的热灭活血清,对大多数的细胞而言是不需要的。经此处理过的血清对细胞的生长只有微小的促进,或完全没有任何作用,甚至通常因为高温处理影响了血清的质量,而造成细胞生长速率的降低。而经过热处理的血清,沉淀物的形成会显著的增多,这些沉淀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像是“小黑点”,常常会让研究者误以为是血清遭受污染,而把血清放在37℃环境中,又会使此沉淀物更增多,使研究者误认为是微生物的分裂扩增。

      若非必须,可以不需要做热处理这一步。不但节省时间,更确保血清的质量! 为什么储存在冰箱中的胎牛血清会出现沉淀? 有些胎牛血清产品没有预老化,储存在2-8℃时,血清中的各种蛋白和脂蛋白(如冷凝集素、纤维蛋白原、玻粘连蛋白等)可能聚集而形成沉淀或可见的混浊。这应该不会影响血清的质量。推荐在-20℃储存胎牛血清,避免反复冻融。 如何避免沉淀物的产生? 我们建议您在使用血清的时候,注意下列的操作: (1)解冻血清时,请按照所建议的逐步解冻法(-20℃至4℃至室温),若血清解冻时改变的温度太大(如-20℃至37℃),非常容易产生沉淀物。 (2)解冻血清时,请随时将之摇晃均匀,使温度及成分均一,减少沉淀的发生。 (3)请勿将血清置于37℃太久。若在37℃放置太久,血清会变得混浊,同时血清中许多较不稳定的成分也会因此受到损害,而影响血清的质量。 (4)血清的热灭活非常容易造成沉淀物的增多,若非必要,可以无须做此步骤。 (5)若必须做血清的热灭活,请遵守56℃,30分钟的原则,并且随时摇晃均匀。温度过高,时间过久或摇晃不均匀,都会造成沉淀物的增多。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0
  • 建立时间: 2021-10-28
  • 更新时间: 2021-10-28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