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新日志

  • 实验室的“骨级”实验员

    胖丁丁 发布于 2009-06-03 09:19:40

      在我办公室里,有一些值得尊敬的人,他(她)们在实验室经历风雨至少20年,对工作的方方面面已经透彻了解到骨子里面了。我一直想不到用什么词去表达他们,在这时,脑海中冒出的类似的名词就是“老差骨”或“老戏骨”,搜索一下居然不到“老差骨”的正式解释,只找到了类似名词“戏骨”解答(“戏骨”--是指那些演戏基本已经达到戏我两忘,人戏合一之境界的演员),我就称其为“骨级”实验员。 

        他们大多平时很不抢眼,多数时间也就是默默呆在实验室的一角,除了年纪大些,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甚至有些人对他们多少有些许不屑,嫌他们学历不高,英语不好,电脑打得不快,没有QQ等等,但是在处理一些关键性难题时,他们能显现出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并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我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如果你想去了解一个实验室的实际水平如何,不能光看是装修设备是否豪华,更不需要去清点资产,而要注意一下人员结构,尤其是一个细节,这个实验室里是否有一两个或几个40 岁以上的老工作人员。装修可以花钱做,设备可以花钱买,但是有水平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不是说花钱就能买来或者花钱就能培养速成的。工作经验,只能在长期的实验生活中慢慢体会成长。实验室只要有几个这样的“骨级”实验员,技术就不会形成断层,就容易保证水平的延续性。我们经常能碰到有来人或来电请教技术问题,问来问去就奇怪了,怎么这个单位的人老是问那几个基础问题?后来发现做这行的人(尤其在中小企业)跑得特别快,流失率真高。。往往前面人还没做熟呢,后来接手的人又得从零开始,所以做了好几年了还是那个起步水平。当时感叹他们如果能留住一两个老家伙就好了。

      工作能力是什么?就是用已经得到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书本上的知识往往适合解决书本上的考题,更多的情况下。现实工作中的难题只能在现实工作中得到解决。有些经验,只能天天泡在实验室才能领悟,才能掌握。工作能力是做出来的,实验室里没有武林秘籍。

      长时间工作经验的沉淀,听上去简单,实际上能做到的不多。有很多人忍受不住实验室的辛苦枯燥,坚持不下来,有些人虽然呆下来却因天资平凡而始终平庸,最后能透彻领悟到达骨级的终究只是少数。

      还是讲故事吧。 前些年国内出了陈化粮毒大米事件,最后的结果是查出黄曲霉毒素B1定性。。之后,我和一个标准“骨级”的老实验员谈这事,他却给了我事先完全没想到的解答:大米本身是不容易长霉的,就算是硬放在外面淋淋晒晒让其发霉,也不会长黄曲霉,更不会这样大规模地长出黄曲霉毒素,如果要发生这种事,除非是花生芝麻之类作物。我问为什么你会这样认为,回答是这方面的实验自己早做过很多次了。。。。。两年后,在外面开会时我遇到了当年检测毒大米那个单位的人,问了到底怎么回事,对方最后憋出一句:“当时也是没办法的事”。。。

      “骨级”实验员,是实验室的宝贵财富,的确是“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我自己在做一些其实做了好久的实验时,如果吃不准肯定还是要找他们把一下关,这样才能更放心。。身边有大树而不乘凉,岂不是傻瓜。。。

      (谨以此文向老一代检验工作者致敬)

    --------------------------------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0
  • 建立时间: 2023-03-01
  • 更新时间: 2023-03-0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