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和质量-科研人员的那点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2-14 11:36:39

  科研人员的那点事,除了教学(其实教学的重要性目前是理论大于现实),就是找基金、发论文。

  找基金是猫有猫道、狗有狗道,最公平的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了,其他的还有新世纪人才等。863、973还是别想。没钱愁,有钱也愁-得抓紧干活呵,科研都是有风险的,不抓紧做的不好,下一个基金可能就有负面影响。这也是面上项目的一个好机制。尽管我也知道有人能通天,但是我等小辈还是宁可相信实力是自己最好的敲门砖。

  发论文,是要数量还是质量呢?从中国科研生态来看,我想话得分不同对象不同时间来说。

  我等小辈评聘副教授已经时非昔日了,早期还考核你有多少核心期刊,一般博士2年基本能上,博士后来了就认定。如今,都是竞争,拼的都是SCI数目。这时候估计要是讲质量恐怕力不从心。现在,不少海外回来的都是讲师待遇,而且面临着竞争者愈来愈厉害的局面,即有高影响因子的海龟会越来越多,毕竟国外经济危机也不好混了。有时许多人就会非常失落,副教授拼不上,待遇就不上,学生也招不上,如果再没科研经费......不能想了。其实,学校的扶持很重要,我那时学校给了1万5,很及时很感激呀,慢慢找到自己的新方向,讲师期间国家基金雪中送炭,就这么做了下来。其实在没有钱之前,心情也非常低落,也会萌生去意。好在自己咬牙坚持下来了。科研这碗饭的确不好吃,尽管许多人都说高校老师清闲,但是事实时,我们经常加班,包括前2天。

  慢慢地,数量的重要性就在下降了。尽管年终考核逼着你有数量,但是心里会意识到,这条路-即使在中国-最终会要求质量的。关于质量,其实在自己没有影响力之前,期刊的选择是很重要的。诚如许多学者说的,影响因子的确很重要但是前提是在同行的领域中,越过这个领域影响因子是没有价值的。如药物化学领域最好的就是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其次是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同时还会涉及有机化学流域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Organic Letter, Tetrahedron (Letter), Synthesis等,更专业的比如抗生素领域的Journal of Antibiotics,杂环领域的Heterocycles等。这些领域是同行的选择显然就是我们的选择。英语期刊尤其是国际期刊将是中国学者的最佳选择。

  牛人显然是更高层次的,但是牛人下面也会有年轻人的,他们也需要文章。有棵大树好乘凉,但是也会有长不大的可能性。路,毕竟还需要自己走。

  中国改革30多年,走得太快,自然不可能公平,但是机遇是很大的。中国人也许用不了10年,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再讨论SCI的影响因子了。我们卖了这么多年的衬衫和皮鞋,但同时也出来华为、海尔、联想这些开始卖“质量”的企业了。中国人不会永远在“数量”的泥沼中的。

  中国的大学的国际视野只会越来越宽,竞争也只会越来越激烈。包括专利在内,SCI在内,也必然会经历由数量到质量的嬗变!问题是,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会不会又有人怀念今天的“美好”呢?

  除夕夜后写于蜗居


TAG: 科研人员质量数量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