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 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物实验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物实验中心始建于1982年,拥有世行一期贷款和“211”工程资助的约1100万元的现代化大中型仪器和3000m2的实验室,是北京林业大学进行科研、教学的重要基地。1995年成为国家林业局所属“林木花卉遗传育种及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

应用方向:植物激素 定量分析 动物激素 触角电位测定 热脱附 吹扫捕集

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是由原林业部于1995年3月批准成立的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隶属于国家林业局,依托单位为中南林学院,由国家林业局和中南林学院共同投资建立起来的。实验室下设经济林栽培、经济林育种、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和经济林产品开发利用5个分室。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19人,其中教授

应用方向:经济树种分子育种 经济树种常规遗传改良 经济林天然有机成分及其开发利用

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东北林业大学前身为东北林学院,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以东北农学院森林系、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森林科为基础成立了东北林学院森林系,设立 “木材机械加工”本科专业。1978年获批建立“木材学”和“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r

应用方向:木材加工工艺学 材性分析与木质环境学 木材加工设备与过程自动化 木质复合材料与胶粘剂 木质资源材料科学与技术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由东北林业研究所筹备处、东北土壤研究所筹备处、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农产化学研究室土壤微生物部分合并组成,是以林业、土壤、植物、微生物与环境科学为基础的生物学、地学研究所;1987年更改为

应用方向:生态 生态功能与修复 生态学 生态环境 土壤生态 森林生态 农业环境 土壤环境 环境土壤学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2006年6月,有食品、土壤、植物分析等实验室,主要为全省林业科研及生产服务。 中心现有大中型分析仪器上千万元,拥有高速逆流色谱、制备液相仪、超临界流体萃取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光合作用仪、自动凝胶成像系统、冷冻切片机、显微镜及成像系统、超低温冰箱等

测试服务:化合物分离纯化 无机元素定量 有机物定量定性分析

应用方向:植物 土壤 肥料 森林食品

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12月被批准建设并于2004年10月通过安徽省科技厅验收。2007年6月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魏江春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增智教授任实验室主任。本室所在学科森林保护学是安徽省重点学科,并拥有森林保护学和微生物学硕士、博士学

应用方向: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农药 生物防治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是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在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变化东亚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的开放实验室。研究领域包括东亚区域环境、气候变化等全球变化研究的诸多方面,多学科交叉研究是本实验室的基本特色。同时,实验室还承担了国际START

应用方向:气候 环境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1年,1995年10月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18年不懈的努力与发展,实验室 现已成为我国农业害虫害鼠成灾机理及其综合治理研究的中心,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重要的战略咨询机构。在国内乃至国际害虫害鼠成灾机理综合治理研究方 面都起着重要的

应用方向:分子与进化生态学 环境胁迫与适应性 化学通讯与动植物关系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生态管理 害虫害鼠控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10月获得批准建设,2009年12月通过专家建设验收。实验室前身为1989年11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2006年更名为&ld

应用方向:植被 环境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投资兴建的我国火灾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1989年通过立项论证,1992年获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在2003年、2008年、2013年三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两次优秀、一次良好。2004年,在“

抗性基因资源与分子发育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以模式生物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生命科学及发育生物学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瞄准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面对国家和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生产与人类健康)的重大需求,密切围绕“植物生殖发育及基因资源挖掘”、“植物逆境适应与耐逆基因应用&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