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化学分析中心

厦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厦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1982年是原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利用世界银行购进国外大型理化分析仪器而建立的分析测试中心之一。 2000年以来,通过“211”、“985”工程项目的建设,目前中心有Quanfum-2000XOS、F30 FEG TEM 和AN

测试服务:无机物(元素)分析 有机物分析 微区、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分析 生物专项检测分析 海洋调查 半导体检测

厦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991年,在化学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1999年,启动了本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着眼于以素质与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的新的教学实验体系的构建。优化和重组了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结构,从"基础、综合、设计"三个层次上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2000年成立了校院两级管理

应用方向:化学 化工 材料 生命 医学 海洋 环境

厦门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厦门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于2012年5月30日由厦门大学发文成立,是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实验动物中心和厦门大学医学院原实验动物中心为基础组建的。中心首任主任为韩家淮院士。 中心现有人员60多名,其中教授1名,助理教授1名,高级实验师3名,实验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3名。 中心位于厦门大学翔安校区,

厦门大学纳米科技中心

纳米科技中心于2002年4月6日正式成立,现已成为校内各学科以及学校对外在纳米尺度上合作的平台,起着学术纽带、人才纽带和产业纽带的作用。中心依托“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机电中心”以及“现代分析科学”、&ldqu

应用方向:纳米科学理论 纳米结构和器件 纳米材料 纳米生物与医学 微机电系统

厦门大学抗癌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抗癌研究中心成立于1984年4月,是由福建省政府与厦门大学联合举办的科研机构。2000年与厦门大学生物系联合成立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2004年转入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心首任主任是王凯华教授,现任中心主任是刘祖国教授;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是胡天惠教授。 中心现有专任教授和技术人员40余人,其中长

厦门大学理论化学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理论化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oretical Chemistry) 于2002年11月11日成立。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进一步加强厦门大学理论化学的学科建设,促进理论化学科研人才的培养。研究中心现有包括1名中科院院士,7名博士生导师在内的9名固定研究成员,和4名客座研究成员。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

清华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在1926年化学系成立之初就作为重点发展的“专门方向”之一。 1952年院系调整使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发展一度中断,但是分析化学教学一直得到保持和延续。1972年在国内较早建立了分析中心,1978年始恢复招收“物理化学与仪器分析”专业的

应用方向:色谱分析 微流控分析 电分析 光谱及波谱分析 材料与表面分析 药物分析

厦门大学半导体光子学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半导体光子学研究中心始建于2002年。中心以GaN基、SiGe基和ZnO基等材料生长为基础,以量子阱低维结构为途径,以光电子器件和集成芯片为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地不断推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中心在我国光电子领域著名科学家王启明院士的领导下,现有高级研发人员十多名。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绝

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中心简介:         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是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引进张其清教授,通过整合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和物理机电学院等从事临床医学、生物材料、医疗仪器、医学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是一个集眼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眼科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于一体的专业研究机构,是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现有基础研究团队60余人,临床研究团队70余人。拥有包括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外籍讲(客)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是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1994年正式批准成立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建有国家层面的现代化大型技术平台,包括新药研发、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医学分析、食品和环境卫生分析等体系。中心已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可提供权威

应用方向:新药研发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生物医学 食品 环境卫生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简称中心)以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厦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为依托。中心宗旨是服务于本学院、厦门大学各院系和校外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与理论教学。中心由生物质谱室、分子生物学室、细胞生物学室和生化分析室组成。现有30-40台进口大中

应用方向:生物样品检测 化学样品分析 海洋 环境监测分析

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 1999年底,由厦门大学、萨本栋教育科研基金会和厦门市政府共同创议设立厦门大学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并且成立了筹委会。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建,大楼于2002年2月建成,中心正式于2002年9月开始运行,2003年经验收成为厦门市(福建省)MEMS工业工程中心,2006年

应用方向:微纳米 纳米 纳米管 纳米器件 微纳米材料

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

一、研究方向 器官供体短缺和移植后的免疫排斥,一直是制约临床器官移植开展的关键问题,仅中国每年因器官衰竭需要移植的病人就达150万。而我国每年仅仅能有1万人左右得到符合中国法律规定的移植手术,大量的器官衰竭的病人只能在等待器官供体时死亡。因此,器官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临床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瓶

厦门大学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公益性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开放性研究开发平台。中心涉及到生物学,化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多个学科,具备突出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及产业转化能力。“中心”所依托的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学部,是厦门大学整合全校生物医学研究力

厦门大学材料设计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材料设计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Materials Design & Application )成立于 2004 年 11 月,研究中心主任为刘兴军教授。研究中心的主要目的是改变目前材料研究和开发过程中主要以尝试法研究和开发新材料的研究思路,强

应用方向:材料设计 金属功能材料 磁性纳米粒子 纳米薄膜材料

厦门大学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06年8月由教育部批准建立, 并于2010年6月13日通过教育部验收。中心依托于厦门大学、国家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同时得到了福建省科技厅和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工程中心的建设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国家“十一

厦门大学亚热带海洋研究所

针对抗生素污染重大科技问题,以高效开发利用海洋生物抗菌肽为导向,突破抗菌肽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建立国内第一个福建省海洋生物抗菌肽技术重大研发平台,成为企业重要依托的产业化关键技术支撑基地。将打造高水平的抗菌肽分离鉴定与衍生制品研究平台、抗菌肽基因工程规模化发酵平台、抗菌肽生态饲料与功能制品研发与利

厦门大学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集成电路工程中心是隶属于厦门大学、由福建省科技厅于2002年批准成立的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福建省政府、厦门市政府和厦门大学联合投入建设。目前已成为厦门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支撑单位和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厦门)基地的主要成员单位,是厦门市乃至海峡西岸地区

厦门大学催化与反应实验室

地址:中国厦门市翔安区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1号楼 邮编:361102 联系电话:0592-2184591 邮箱:nel@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