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高毅勤课题组

北京大学高通量测序中心

北京大学高通量测序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北京大学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得到了BIOPIC、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等的大力支持。该平台目前拥有多台世界上最先进的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仪(HiSeq2500 2台、HiSeq2000 2台、MiSeq 1台、SO

北京大学计算中心计算中心

北京大学计算中心成立于1963年,是学校直属的实体单位,是国内高校最早建立的计算中心之一,中心主要负责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与运行服务工作。目前,中心下设网络室、管理信息系统室、运行室、微机教学实验室和办公室,主要承担以下工作:(1)为全校计算机教学和高性能计算提供实习和计算环境;(2)建

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具有独立开展业务活动的分析测试机构,自1983年成立以来,经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多次重点投资及世界银行贷款,至2008年底,陆续装备了光谱、质谱、色谱、XRD/能谱、显微镜、核磁、元素分析、热分析等检测实验室,总价值约3,000万元的先进大中型分析测试仪器32

应用方向:表面分析 热分析 无机物组成及结构分析 有机物组成及结构分析

北京大学医学部信息中心

医学部信息通讯中心负责医学部校园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电话通讯、校园卡的建设运行工作,承担多项部级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科研项目。在编人员17人,高教职称4人,机房面积近200平米,各类电话、服务器、存储设备50多台,网络设备300多台,支持的应用系统30多个,网络信息点近万,电话2600多门,无线节点4

北京大学新材料测试中心

新材料测试中心筹建于2014年,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分析测试服务的公共平台,同时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实验基地。本测试中心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拥有精通仪器的操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素质。测试中心面向社会开放,积极为地方的科研、经济建设服务。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教育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四位一体,同时也是教育部评定的国家级神经生物学重点学科。 本所(系)集科研、教学于一体。现有教职员工1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实验技术人员7人。担负着研

应用方向:药物依赖 神经系统 胶质细胞 分子生物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微生物室

主要研究方向是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关系及抗病毒药物靶标的筛选,研究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流感病毒等,侧重于研究病毒复制过程中宿主细胞重要蛋白(如激酶蛋白)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为阐明病毒复制及致病机制、研发新型抗病毒药物奠定基础。同时也开展了企业横向合作抗病毒和抗菌制剂的

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底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实验室的总目标是面向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对本领域内的重要科学前沿问题和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结合高分子科学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围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核心问题,开

应用方向:高分子凝聚态 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结构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为加速我国一流大学的建设,在国家支持下,由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设计、组织,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密切配合,按照“统一领导、顶层设计、强强联合、务实发展、动态调整”的原则组建的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是科研和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措施。其目标是通过改

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药研究室

主要研究方向:1. 中药成分的血清药物化学;2.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及生物转化;3. 中药复方研究与新药新剂型研究;4. 生药品质评价

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实验室

研究发向:物理学、物理学实验、医用电子学、医学物理学概论、血液流变学、血液循环力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实验室

授课范围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神经解剖学、心血管解剖学等。此外,还传授生命形态科学研究领域的各类专项技术和方法,如人体解剖及标本制作技术、神经解剖制片技术、脉管解剖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等。

北京理工大学杨荣杰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人杨荣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阻燃材料研究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中国阻燃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消防协会理事、《兵工学报》常务编委。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高分子材料、阻燃材料等的发明专利15项,著作6部,成功

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的前身是1993年6月成立的光电智能材料研究室及1995年9月成立的智能材料研究中心,2008年3月更为现名。现有教授2人、特聘研究员2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秘书1人,其中长江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

应用方向:分子材料 纳米材料 纳米化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药学研究室

主要研究方向:1.生药的品种鉴定和质量评价;2.生药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3.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北京大学工学院教学实验中心

工学院教学实验中心成立于2015年,依托于学院下属的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能源与资源工程系、航空航天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五个系的本科教学实验室建立而成,近年实验室建设得到快速、稳步的发展,规模逐步扩大,教学条件也日趋完善。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1、 力学系固体力学实验室始建于上世

凝聚态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2001年5月,成立物理学院,原物理系7个专业中的5个(半导体、磁学、低温物理、固体结构、固体能谱)成立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 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 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教授19名,副教授19名,工程技术人员14名,新体制研究员8名。研究领域包括宽禁带半导体

北京大学医学部细菌学实验室

本研究组主要从事沙门氏菌比较基因组学、幽门螺杆菌等细菌致病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重离子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虞福春教授任第一任所长。原北京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佳洱院士任研究所名誉所长,现任所长为刘克新教授。研究所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放射性核束物理、强子物理、先进粒子加速器技术以及核技术应用等四个方面。研究所的建设目标是:依托北京大学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