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生物化学技术> 化学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微核对环境污染的指示

生物微核对环境污染的指示

关键词: 生物 环境污染来源: 互联网

通过实验,了解各种环境污染对生物遗传性质的改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掌握这种快速而简便的微核试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环境的三致性,即指环境对生物的致畸、致癌、致突变性,是目前环境污染中最主要的问题。三致的根本在于致突变,致畸、致癌常常是致突变的结果。 微核是无着丝点的染色体断片,在有丝分裂后期不能向两极移动,所以游离于细胞质中,在间期细胞核形成时,即可在它附近看到一到几个很小的圆形结构,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1/5,这就是微核(micronucleus)。微核是常用的遗传毒理学指标之一,指示染色体或纺锤体的损伤。由于这种损伤会因细胞受到的外界诱变因子的作用而加剧,而微核产生的数量又可与诱变因子剂量的强弱呈正比,因此可以用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

各种类型的骨髓细胞中均能见到微核,但只有少量胞浆的有核细胞,其核是分叶而有突起的,这类分叶及突起常常被误认为是微核,容易造成计算误差。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将细胞核排出,成为无核细胞,而微核却留在细胞质中不被排出。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