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细胞技术> 前沿科技及其它>CHO细胞表达系统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

CHO细胞表达系统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

关键词: CHO细胞 表达系统 疫苗 应用来源: 互联网

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使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它是用来表达外源蛋白最多也最成功的一类细胞。本文就CHO细胞表达系统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1、CHO细胞表达体系及其特点

CHO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既可以贴壁生长。也可以悬浮生长。目前常用的CHO细胞包括原始CHO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双倍体基因缺失型(DHFR-)突变株CHO。

近年来,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血制品带来的潜在危害性,动物细胞生产开始使用无血清培养基(SFM),但SFM往往导致细胞活力差,贴壁性差,分泌外源蛋白的能力差等缺点。

另有研究者尝试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基因和转铁蛋白基因转入CHO细胞获得能自身分泌必需蛋白的“超级CHO”,无需在培养基中转铁蛋白和胰岛素,细胞可在sFM 中生长良好。

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CHO表达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

(1)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表达的蛋白在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接近于天然蛋白分子;

(2)既可贴壁生长,又可以悬浮培养,且有较高的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

(3)具有重组基因的高效扩增和表达能力,外源蛋白的整合稳定;

(4)具有产物胞外分泌功能,并且很少分泌自身的内源蛋白,便于下游产物分离纯化;

(5)能以悬浮培养方式或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达到高密度培养。且培养体积能达到1000L以上,可以大规模生产。

2、CHO细胞表达疫苗

(1)乙肝疫苗

CHO细胞表达疫苗的种类不多,多数处于研究阶段。目前只有 CHO表达乙肝疫苗 已投入生产,这是除酵母表达乙肝疫苗以外,唯一已用于人类使用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使用酵母表达乙肝疫苗虽然获得了很大成功,但是酵母系统还存在着许多缺陷,最重要的一点,酵母不能模拟蛋白在人体肝细胞中的翻译后修饰、蛋白折叠、大分子组装以及糖基化。这些特点正是抗原在动物细胞中引起免疫反应所必须的。

而 CHO细胞表达的蛋白更接近人体来源的乙肝表面抗原。

1991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联合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单位研制成功了由 CHO细胞表达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并于1992年批量上市。该疫苗是以S蛋白为靶抗原的乙肝疫苗,与酵母表达的乙肝表面抗原同属于第2代乙肝疫苗。

许多实验证明,乙肝病毒(rmv)衣膜蛋白的PreS部分在引发人体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由 CHO细胞中表达的含S和PreS2基因的乙肝表面抗原,被誉为第三代乙肝疫苗。以色列生产的新 型疫苗。包含了S、PreS1、PreS2等3个基因,在CHO中表达的蛋白形成22 μm大小的颗粒,含有衣膜所有的抗原表位。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