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细胞技术> 细胞功能测定>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关键词: 植物 原生质体融合来源: 互联网

相关专题   植物 原生质体融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大的意义,在植物遗传工程和育种研究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是植物同源、异源多倍体获得的途径之一,它不仅能克服远源杂交有性不亲和障碍,也可克服传统的通过有性杂交诱导多倍体植株的麻烦,最终将野生种的远源基因导入栽培种中。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望成为作物改良的有力工具之一。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及其过程。 二、基本原理 许多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方法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现在被广泛采用并证明行之有效的融合方法是聚乙二烯(PEG)法、高Ca高pH法和电融合法。 PEG作为一种高分子 化合物,20~50%的浓度能对原生质体产生瞬间冲击效应,原生质体很快发生收缩与粘连,随和用高Ca高pH法进行清洗,使原生质体融合得以完成。 PEG诱导融合的机理:PEG由于含有醚键而具负极性,与水、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一些正极化集团能形成氢键。当PEG分子足够长时,可作为邻近原生质表面之间的分子桥而使之粘连。PEG也能连接Ca2+等阳离子。Ca2+可在一些负极化基才和PEG之间形成桥,因而促进粘连。在洗涤过程中,连接在原生质体膜上的PEG分子可被洗脱,这样将引起电荷的紊乱和再分布,从而引起原生质体融合。高Ca高pH由于增加了质膜的流动性,因而也大大提高了融合频率。洗涤时的渗透压冲击对融合也可能起作用。 三、实验内容 1.原生质体分离 2.原生质体融合 3.融合体的识别 四、实验步骤 1.溶液的配制 (1)酶液 1%纤维素酶 1%果胶酶 0.7mol甘露醇 0.7m mol碳酸二氢钾 10m mol二水合氯化钙 pH6.8~7.0 (2) PEG融合液 40% PEG (MW1500-6000) 0.3 mol 葡萄糖 3.5m mol 二水合氯化钙 0.7mol 碳酸二氢钾 (3) 13%CPW洗液 27.2 mg/L碳酸二氢钾 101.0 mg/L硝酸钾 1480.0 mg/L二水合氯化钙 246.0 mg/L七水合硫酸镁 0.16 mg/L碘化钾 0.025 mg/L五水合硫酸铜 13% W/V甘露醇 pH 6.0 (4) 20%蔗糖溶液 2.原生质体的分离 将撕去表皮的植物叶片或花瓣置于酶液(去表皮面接触酶液),在25℃黑暗条件下,酶解1~2小时。用200目网过滤除去未完全消化的叶片等残渣。在1000rpm条件下离心5分钟,弃上清液。加入3~4ml13%CPW洗液,相同条件下离心2分钟,弃上清,留1ml洗液。用滴管将混有原生质体的1ml洗液吸出,轻轻铺于20%蔗糖溶液上(5ml离心管装3ml20%蔗糖溶液),在1000rpm条件下离心5~10分钟,由于密度梯度离心的作用,生活力强状态好的原生质体悬浮在20%蔗糖溶液与13%CPW溶液之间,破碎的细胞残渣沉于管底。 用200ml的移液器 轻轻将状态好的原生质体吸出(注意尽可能不要吸入下层的蔗糖溶液),放入另一干净的离心管中,加入4ml13%CPW洗液,1000rpm离心2分钟,弃上清,用血球计数板调整原生质体密度为105-106之间。 1. 原生质体融合 将1~2滴原生质体混和物(密度为105-106之间)滴入小培养皿(或载玻片上),静置8~10分钟,相对方向加入2滴40%的PEG溶液,静置10分钟,依次间隔5分钟加入0.5ml、1ml和2ml含13%甘露醇的CPW洗液洗涤,注意在第二、第三次洗液加入前,用移液器轻轻吸走部分溶液,但不能洗干,否则原生质体破碎死亡。最后用培养基洗1~2次即可进行培养。 2. 观察 两种原生质体加入PEG融合液后,只发生粘连,在洗涤过程中才发生膜融合,核融合通常于融合体第一次有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