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DNA实验技术> DNA基础知识>重组质粒的抽提、鉴定与凝胶成像技术

重组质粒的抽提、鉴定与凝胶成像技术

关键词: 重组质粒 凝胶来源: 互联网

一、目的

鉴定载体与目的基因是否已经成功连接成新的重组质粒。

二、原理

载体pUC18具有一个EcoRI 和HindIII的单酶切位点,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目的基因设计时分别在上、下游引物中加入了EcoRI 和HindIII单酶切位点,两者双酶切后,经连接酶连接,连接成功就形成了新的重组质粒。

在含50μg/ml Amp、40ml X-gal 储液和4μlIPTG 储液LB 固体平皿上,转化平皿长出白色菌落,说明目的基因已成功插入pUC18载体的Lacz基因中,重组质粒的转化子由于丧失了β-半乳糖苷酶活性,在x-gal 和ITPG存在的生色诱导培养基上只能形成白色菌落。

所以在含x-gal 和ITPG 的选择性培养基上长出的白色菌落,初步可以认为是重组转化子。为了防止假阳性的出现,需要通过重组子质粒的抽提,经EcoR I和HindIII 双酶切,凝胶电泳进一步鉴定,看是否酶切为原来的载体pUC18 质粒和PCR产物的分子量图谱。

如果是,则认为新构建的质粒已重组成功。当然最好的鉴定方法是通过测序来确认。

三、材料、试剂与器材

1.高速离心机、微量移液器、1.5ml EP管

2.Rapid Plasmid DNA Daily Mini-prep Kit:

3.DNA-prep Tube(Silica 膜)

4.2ml Microfuge Tube

5.Buffer S1(葡萄糖维持渗透压、Tris-HCl 维持pH 值、EDTA 抑制核酸酶、RNaseA1降解RNA)

6.Buffer S2(NaOH裂解细胞与核酸变性、SDS裂解细胞与蛋白质变性)

7.Buffer S3(乙酸钾置换钠离子、冰乙酸调节pH 值)

8.BufferW1(乙酸钠洗脱蛋白质、糖类等大分子杂质)

四、实验步骤

(一)重组质粒制备

1.在5 毫升LB培养液中,用微量进样器加入5微升氨苄青霉素溶液。同时挑选一个在x-gal 和ITPG 存在的生色诱导培养基上长出的白色单菌落,37℃援床培养过夜。

2.第二天分组用1.5ml EP 管收集细胞:将菌液10,000 rpm 离心1m,弃尽上清,重复一次,将管口倒置在纸巾上,轻轻敲击,使上清流出,管壁上不应有残留上清。

3.加入250μl BufferS1,涡旋,充分悬浮细菌沉淀。悬浮需充分,对光观察,不应留有小的菌块,否则会影响菌体的裂解。

4.加入250μl BufferS2,温和但充分地上下翻转4-6 次,此步骤不宜超过5m。避免剧烈混合,否则将导致基因组DNA 的污染。

5.加入400μl BufferS3,温和地上下翻转10-20 次,直至沉淀由疏松状态变为相对紧密,体积明显缩小为止,室温静置2m。12,000rpm 离心10m。避免剧烈混合,否则将导致基因组DNA 的污染。若离心后凝结块未沉淀沉淀到管底部,应再次翻转混合数次,12,000rpm离心3m。

6.将DNA-prep Tube置于2-ml Microfuge Tube中,将步骤4 中的上清加入DNA-prepTube 中,5,500rpm 离心1m。

7.弃滤液,将DNA-prep Tube置回到原2-ml Microfuge Tube中,加入500μl BufferW1,5,500rpm 离心1m。

8.弃滤液,将DNA-prep Tube置回到原2-ml Microfuge Tube中,加入500μl BufferW2,5,500rpm 离心1m。重复一次。

9.弃滤液,将DNA-prep Tube 置回到原2-ml Microfuge Tube 中,12,000rpm 离心2m,去除Silica膜上残余的试剂。

10.将DNA-prep Tube置于一洁净的1.5ml EP管中,在Silica 膜中央加60μl Eluent,室温静置2m,12,000rpm 离心1m,洗脱质粒DNA。

(二)重组质粒的酶切与检测

1.用微量进样器吸取下列试剂于一个已编好号码的Eppendorf 小管内(按次序一一加样):

(1)灭菌重蒸水29微升

(2)中盐微缓冲夜4微升

(3)重组质粒3 微升

(4)EcoRI与HindIII酶各2微升反应液总体积为40 微升。

2.把塑料小管盖紧盖子,用于指轻轻弹底部溶液,混合均匀,置于高速离心机上离心

2 秒钟,使反应液甩入管底部。

3.将上述含有反应液的小管,置于一塑料泡沫上,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1 小时。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反应。

4.取装重组质粒的Eppdndorf 管内的酶切反应液15 微升,未酶切的重组质粒DNA 2微升,相应Mark 2 微升,分别进行点样,依实验一方法,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在凝胶成像仪上拍下结果,观察酶切反应结果。

6.讲解及示范凝胶成像仪的使用。

五、酶切结果分析

观察凝胶成像仪上的酶切图谱,讨论重组质粒是否已酶切为原来的载体pUC18 质粒和PCR 产物的分子量图谱,新构建的质粒是否已重组成功。

六、问题

如果挑取含Apm、x-gal 和ITPG 存在的生色诱导培养基上长出的白色单菌落,抽提出的质粒,经过酶切鉴定后,没有出现重组成功的预期目标,请分析问题可能出现在哪几方面?

参考文献

[1]彭秀玲等,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1997 年第二版

[2]邹福强等,基因工程操作技术,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7 年第一版

[3]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8 第一版,2003,1 第二次印刷,[美]J.萨姆布鲁克等著,黄培堂等译

[4]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科学出版社,1998,6第一版,1999,10 第二次印刷,[美]F奥斯伯等著,颜子颖,王海林译

(周天鸿、李月琴编写)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