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微生物学技术> 实验基础>微生物学实验(沈萍版)第三版前言

微生物学实验(沈萍版)第三版前言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实验来源: 互联网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是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也曾为整个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 做出过积极而重要的贡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及其技术的应用,各学科的交叉和渗进,极大地丰富了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内容,井将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微生物学实睑技术和方法也已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生命科学的各分支领域,不断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因此《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实验。我们曾分别在1980年和1989年出版了《微生物学实验》第 一版和第二版,累计印数达37万多册(第二版为25.4万册),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微生物学教学和 科研以及其他从事微生物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尽了我们一份力量。自第二版问世以来,.至今已有九年了,为了适应学科的迅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再次进行了第三版的修订工作,并得 到了全国高校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支持,列入九五教材修订计划。   第三版的编写除了继续保持第二版的写作特点和基本要求外,着重在如何反映基础课实验的先进性及对学生的启发性方面作了初步的改革尝试。   一、在注重基础性、可操作性的前提下突出先进性   《微生物学实验》是一本本主要用于大学本科生的基础课实验教材,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得 到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使他们初步了解或掌握先进的技术和 方法,与迅速发展的学科前沿接轨。但实验教材不同于理论课教材,它是与实验条件紧密相关 的,它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換作性,否则就失去了实用价值,因此我们在编写第三版时,在如何反映该教材的先进性上采取了下列措施:   1. 用现代生命科学的观点审视原教材中概念的提法,名词的解释和语言的运用等,随著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的名词不断出现,许多经典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尽力用现代的观点进行审视和统一,使其与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息息相通。   2. 在内容上删旧增新,与分子生物学接轨,与其他学科交叉。对原教材上比较陈旧而用得也很少的实验,如删除了细胞壁和质腆的观察、细菌菌落制片、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等;增加了细菌质粒的制备、转化、转导等分子水平实验以及微生物学的快速、简易和自动化技术同时对原来 一些经典实验进行与现代水平打通的尝试,例如,将观察细胞核的经典的"富尔根氏核染色法” 与现代的染色体DNA的凝胶电泳观察结合起来,在苗种保藏实验中,除介绍微生物的各种保藏方法外增加了工程菌重组质粒的保藏,电镜制片中增加了核酸制片等,免疫学方面的实验也进 行了内容上的更新,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3. 处理好可操作性和先进性的关系,我们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 (1)对于那些本来源于傲 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如质粒制备、转化等),进行适量的详细介绍; (2)对于那些经典实验的改良技术酌情进行并列介绍; (3)由于实验条件所限,目前不能(或不必)开设的实猃,但具 有开拓性、先进性的方法放在每一部分的综合性说明中简要介绍,以达到使学生了解的目的,同 时介绍有关的文献便于学生进一步学习。   4. 对原书的插图进行了修改和更新,部分重新设计制作。 二,运用思考题加强教材的启发性、开拓性和应用性   如何在基础实验教材中做到既要对每一个实验进行严格要求,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使 学生的思想不受其束缚,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敢于破旧立新,是我们在编写第三版的另一个指导思想。而每一个实验后面的思考題则是一个十分广阔的重要基地,我们通过下列不同类型的提问使学生在做”和“想”中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 理解和复习性质的问題,主要是加强学生对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2. 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遞,主要在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敢于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速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3. 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问題,主要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了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能举一反三,用之于实践。   此外,在第三版中还增加了细菌致病力的检测、动物病毒毒力测定、食用真苗的液体培养和固体栽培等实验,主要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适应面。   第三版是由十多位同志参加编写的,所写部分均为自己所熟悉的教学或科研内容,涉及面较 广,可供各校根据具体条件酌情选做。但由于水平和时间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请读者和同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1998,2.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