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微生物学技术> 实验基础>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pneumoniae)

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pneumoniae)

关键词: 肺炎双球菌来源: 互联网

  是双球菌属的细菌,又称胸膜炎双球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鼻咽腔中,菌体成双排列,无鞭毛和芽孢。也有把此菌列入链球菌属,称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pneumoniae)因有时菌体呈短链状,例如在痰和脓液中。此菌存在着两种类型:( 1)粗糙型或称 R型(“ R”来自英文“ Rough”),菌体无荚膜,菌落粗糙,一般无致病性;( 2)光滑型或称 S型(“ S”来自英文“ Smooth”),菌体有荚膜,菌落光滑,致病性较强,为有毒株。菌的致病性在于荚膜能抵抗人体的吞噬作用,致使其在体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败血症等,并能产生细胞内溶血毒素,因菌体自溶而释出,可溶解红血细胞,对动物有致死作用。无论粗糙型或光滑型,均可区分成许多不同的血清型。因为肺炎双球菌的荚膜多糖是一种可溶性的特异性物质,称为荚膜抗原。在不同菌株中,荚膜多糖的特异性是不同的,故可用血清学方法,例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或荚膜膨胀试验等进行区分,分别以 RⅠ、 RⅡ、 RⅢ或 SⅠ、 SⅡ、 SⅢ等表示。 1928年格里菲斯就是以 RⅡ和 SⅢ型作为实验材料而发现了细菌转化现象的。有毒株可在机体内形成荚膜,但人工培养后荚膜逐渐消失。其抵抗力较弱,通常在 52~ 56℃, 15~ 20分钟菌体即被杀死。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