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微生物学技术> 细菌>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远期疗效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远期疗效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阳性 消化性溃疡来源: 互联网

网络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远期疗效

我们对162例经内镜证实的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螺杆菌(下称Hp)阳性患者随机分3组治疗并进行1a以上随访,以观察各对Hp清除、溃疡愈合及复发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男112例、女50例;年龄16岁~66岁,平均38岁。 胃溃疡 5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0例,复合性溃疡20例。162例均有不同程度 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炎,其中急性活动性炎症76例。

1.2 方法

162例均经内镜在胃窦小弯侧距幽门2cm以内活检,尿素酶快速诊断、细菌学培养及组织切片检查中两项Hp阳性者并经氧化酶试验监测排除变形菌污染后,列入研究对象。162例消化性溃疡伴Hp阳性者入研究对象。162例消化性溃疡伴Hp阳性者随机分三组进行药物治疗:①胶态次枸橼酸铋冲剂(CBS)组60例,剂量CBS冲剂一包,每日4次冲服。②甲氰咪胍组52例,剂量200mg,每日3次口服。③雷尼替丁组50例,剂量150mg,每日3次口服。各组每一疗程均为4周,一般用药1~2疗程。治疗前后均做内镜检查,并在胃窦部和溃疡边缘部粘膜取活组织标本做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3个月及1a以后复查。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①溃疡愈合消失或仅留瘢痕者为治疗愈;溃疡缩小2/3以上或残留小许白苔者为好转;溃疡大小无明显变化者为无效。②Hp尿素酶快速试验阳性;细菌培养4d无菌落生长;组织学切片染色未找到Hp,以上3项均阴性者为Hp清除,有两项以上阳性者为Hp阳性。③伴随胃炎诊断标准参考全国胃癌协作组方案。

2.2 Hp清除率

治疗结束后Hp的清除率CBS组显著高于甲氰咪胍和雷尼替丁,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停药3个月及1a以后随访,Hp阳转率CBS组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1)。

表1 治疗后Hp的消长情况

分 组

治疗后Hp阴转率 b

3月后Hp阳转率 b

1a后Hp阳转率 b

n

n

n

CBS

57/60

95.0

0/50

0.0

2/40

5.0

西咪替丁

12/52

23.0

24/30

80.0

28/28

100.0

雷尼替丁

11/50

22.0

30/35

85.7

27/30

90.0

   b P<0.01

2.3 溃疡愈合情况

经1~2疗程治疗,3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1a后复查溃疡复发率CBS组明显低于西咪替丁组和雷尼替丁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表2)。

表2 消化性溃疡两疗程结束后治愈率及复发率

药 物 n 治愈数 % 好转数 % 复发例数 % CBS 60 48 80.0 12 20.0 5/40 12.5 b 西咪替丁 52 44 84.6 8 15.4 20/28 71.5 雷尼替丁 50 39 78.0 11 22.0 15/30 50.0

   b P<0.01,X 2 =22.13

2.4 伴随胃炎恢复情况

   治疗前1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有不同程度胃及十二指肠炎存在,其中活性炎症76例,治疗结束后 慢性胃炎 减轻及活动胃炎消失。CBS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表3)。

表3 伴随胃炎好转率

分 组

治 疗 前

治 疗 后

伴胃炎数 活动性炎 炎症减轻(%) 活动性炎消失(%) CBS 60  29 55/60(92) 29/29(100) 西咪替丁 52  25 32/52(61) 15/25(60) 雷尼替丁 50  22 30/50(60) 11/22(50)

3 讨论

  清除Hp感染已成为治疗 慢性胃炎 及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措施。本组观察结果证明CBS对Hp清除率为95%,西咪替丁为23%,雷尼替丁为22%,CBS对Hp清除率明显高于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1d后Hp阳转率三组分别为5%、100%和90%,说明CBS对Hp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组结果还显示清除Hp后可以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本组消化性溃疡伴Hp阳性患者分组治疗情况,每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及治疗条件大致相仿,结果CBS、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对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分别为80%、85%和7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