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实验动物技术> 实验动物基本参数>实验动物的标准化控制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控制

关键词: 动物 标准化 控制来源: 互联网

一、 遗传质量的控制 1.  遗传控制的目的 (1)是有效地区分不同品系的近交系动物。 (2)是发现遗传污染。 2.  遗传监测的内容和原则  (1) 遗传测定的内容 ①严格的繁殖制度 ②具有详细完整的遗传背景资料 ③遗传监测的技术和方法。 (2)原则(4E原则) ①exact 准确 ②easy 简便 ③efficient有效 ④economics经济 (3)近交系动物遗传特性变异的因素: ①遗传漂变:在小的隔离群体中,由于群体较小和偶然   事件,造成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现象。 ③遗传突变:指遗传物质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广义的突变分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狭义的突变仅指基因突变又称点突变。 ④遗传污染: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疏忽而造成的动物错误交配,将导致近交系动物的分化和污染。 3.  遗传质量监测的方法 (1)形态学方法 (2)生化标记法 (3)免疫学方法常用皮肤移植法:在同种动物中,当供体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时,移植物被接受;不一致时,移植物被排斥。 二、 微生物学的控制 (一)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检测等级分类  一级:普通动物 CV 开放系统中饲养,不得有人畜共患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无体外寄生虫及形体。 二级:清洁动物 CL 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或SPF动物,在亚屏障系统中饲养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研干扰大的病原。 三级:无特定的病原体动物 SPF  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动物,必须饲养在屏障系统或隔离器中,微生物控制标准更严于清洁动物。 四级:无菌动物(GF)悉生动物GN 两者饲养在无菌隔离器中,剖腹产获得种原,前者要求不能带有可能查到的一切生命体,后者在无菌动物体内移入一种或几种已知微生物。 (二)检测要求 病原菌指标;病毒指标;寄生虫指标 (三)取样检查程序 动物——编号——体外检查——取血——皮肤——吴军解剖——病理检查 (四)检验规则 (五)取样数量 三、环境因素的控制 所谓环境即对生物的生活具有直接关系的各种外界条件。 环境因素包括: 1.  物理因素:光照、温度、湿度、噪音等。 2.  化学因素:NH3、CO2、各种药物、垫料等。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