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实验动物技术> 实验动物基本参数>国内近期动物疾病模型文献

国内近期动物疾病模型文献

关键词: 国内 动物疾病模型 文献来源: 互联网

网络  

 

九、国内近期动物疾病模型文献

(一)中医中药研究用动物模型

1.熊启达等:“卫气营血”模型,四川医学,(2):65,1983。

2.梁月华等:“寒症、热症”模型,中医杂志,(11),1982。

3.毛腾敏:大鼠“血瘀”模型,北京医学院学报,(4):306,1981。

4.金惠铭等:家兔“血瘀”模型,中医杂志,(8):1982。

5.贲长恩等:大鼠“血虚”模型,中医杂志(6):69,1981。

6.李传英等:大鼠“脾虚”模型,浙江中医杂志,(8)355,1982。

7.张启元等:金黄地鼠、大鼠“脾虚”模型,中华医学杂志,(2):83,1980。

8.黄柄山等:小鼠“脾虚”模型,中西医结合杂鼠,3(5):295,1983。

9.施玉华等:小鼠“阳虚”模型,中医杂志,(2):31,1982。

10.宫 斌等:小鼠“阳虚”模型,上海中医学院科研汇编,1980。

11.董笃一等:小鼠“阴症”与“阳症”模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3):1,1981。

12.左 箴等:脉微欲绝模型,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19,1982。

13.杨连卿等:大鼠“阴阳失调”模型,中西医结合杂志,(6):353,1983。

14.孙爱真等:狗“里实”模型,上海中医研究所科研资料汇编,1979。

15.施玉华等:某些助阳药对阳虚动物模型的作用,上海中医药杂志(2):6,1980。

16.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消化生理科研组:中医脾虚证动物模型的造型,中华医学杂志60(2):83,1980。

17.陕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阴定”与“阳症”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4(3):1,1981。

18.南京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组,脾虚泄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浙江中医杂志,(8):355,1982。

19.史荫绵等:“血瘀”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中医杂志(8):64,1982。

20.胡素坤等:大黄所致大鼠“虚证”模型的形态学研究,免疫学快报3(4):14,1983。

21.关崇芬等:大黄所致大鼠“虚症”模型的免疫功能观察,免疫学快报3(3):12,1983。

22.彭国瑞等:不同醣皮质激素所致“阳虚”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医杂志25(4):74,1984。

23.杜如竹:几种“证”型的动物病理模型的研制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概述,中医药研究参考资料(3):1,1983。

  24.夏宗勤等:四种虚证模型的建立及其与环核苷系统的关系,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研究与防治老年病 会议 资料选编,166页,1982。

25.杜如竹:中医“证”的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辽宁中医杂志9(3):41,1985。

26.李鳞山:活血化瘀药物研究中动物模型的概况,中西医结合杂志5(4):255,1985。

27.王玉良:中医“证”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与设想,辽宁省中医研究院院刊(1):42,1986。

28.谢仰洲:从“精气夺则虚”谈对于动物造模的认识,中医药信息,(6):12,1986。

29.雷梦楠等:肾阳虚、脾阳虚动物模型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观察,云南中医杂志,(1):32,1987。

(二)骨骼、皮肤、肌肉、神经系统动物模型

1.张长江等:颈椎错位模型,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1981。

2.金学万等:变态反应性关节类模型,辽宁中医杂志,(3):45,1981。

3.谢杨高等:癫痫模型,四川医学院学报(4):289,1981。

4.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344~347,1982。

5.董承统等:大鼠失眠状态的复制,同上资料,348-358,1982。

6.虞佩兰等:脑水肿模型,湖南医学院学报,(4):353,1983。

7.刘耕陶等:醛缩酶升高模型,药学学报(3):142,1980。

  8.周岱等:大白鼠实验性脑动脉瘤――有关 实验方法 及雌激素作用,中华外科杂志(11):663,1984。

9.徐 超等:蒙古沙土鼠脑缺血模型,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2):69,1985。

10.莫东旭:大骨节病实验动物模型慢性磷酸盐中毒,地方病译丛(2):66,1986。

11.邵宴立等:黑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2):107,1986。

12.黄 强等:NHG-1人脑质瘤裸小鼠模型特征的观察,苏州医学院学报(3):261,1986。

14.周佩芳等:旋磁场对脑水肿动物模型的疗效,湖南医学(4):205,1986。

15.匡培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脑梗塞及丹参的保护作用,北京医学情报(1):4,1986。

16.汪一定等:急性脑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南京中医学院学报,(3):41,1986。

17.张桂琴等:再次复制大骨节病动物病理模型,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55,1987。

18.杨于嘉等:实验性家兔急性脑水肿,湖南医学院学报,8(2):171,1983。

19.杨新生等:脑梗塞的动物模型,湖南医学院学报,9(4):361,1984。

20.钱戍春等: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动物实验模型,中华皮肤杂志,(1):330,1986。

21.徐正谷等:百日咳菌液制作兔脑水肿模型,湖南医学院学报,(1):47,1987。

22.陈生弟:实验性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上海医药,(2):120,1987。

23.龚耀成:关节制动后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4):193,1986

24.李安民:颅脑损伤的动物模型,解放军医学杂志,(6):469,1986。

(三)五官科疾病动物模型

1.于纯智等:家兔角膜瘢痕型复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936-403,1982。

2.周韫珍:白内障模型复制,同上资料,403-404,1982。

3.刘大维等:龋病模型(大鼠),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科研究所资料汇编,1981。

4.刘光第等:小鼠遗传性眼裂早期形成与其继发“角膜白斑”动物模型品系的建立,上海实验动物科学4(2):71,1984。

5.李玉晶等:龋齿的动物模型及其应用,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科学3(3):81,1986。

6.顾以?等:实验性D-半乳糖诱发动物白内障造模的探讨,徐州医学院学报,(1):12,1987

7.贾锐锋等:建立动物近视眼模型的尝试,眼科新进展,(1):16,1987

8.刘书翰等:建立口腔粘膜溃疡动物模型的初步实验结果,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198,1986。

(四)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

1.张荣宝等:心肌缺血模型(家兔),生理学系,31(1)1,1979。

2.张陈福等: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中医杂志,(4)18,1982。

3.李连达等:心肌梗塞模型(家犬),中医杂志,(11)53,1978。

4.陈尚恭等:清醒狗心肌模型缺血模型,中华心血管杂志,8(4):303,1980。

5.张建安等:心肌损伤模型(家兔),山东医药,(2):20,1980。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