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免疫学技术> 抗体抗原实验>固有免疫应答中的免疫细胞

固有免疫应答中的免疫细胞

关键词: 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来源: 互联网

固有免疫应答中的免疫细胞

一、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指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s,MC)及组织中的巨噬细胞(M甲)。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特别是M甲,在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二、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又一种属于淋巴细胞谱系(1lneage)的细胞群。NK细胞具有细胞毒性效应,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就能自发地杀伤靶细胞,故名。由于NK细胞不表达T、B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如TCR、BCR、CD4和CD8分子,曾被命名为裸细胞(nullcell)。

在形态上,NK细胞的胞质中富含苯胺等,激活后颗粒明显增多,表明这些颗粒与具杀伤活性有关,所以又被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1argegranulelymphocytes,LGL)。

NK细胞来源于骨髓干细胞,存在骨髓或胸腺中两条分化、成熟途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NK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5%~lo%。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参与适应性免疫的细胞免疫应答,在肿瘤免疫、抗病毒感染中均起重要作用。同时,NK细胞也是固有免疫重要的效应细胞,在固有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三、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C)首先是由Langerhans在1868年发现于皮肤的表皮层,并命名为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后来在表皮以外组织中也发现此类细胞的存在,形态特点是成熟时细胞表面有许多树突(den&on)状突起,因此命名为树突状细胞。

1973年Steinman和Cohn在其他组织和器官中发现了DC,80年代Inaba在体外成功地培养和扩增了小鼠DC;90年代初Caux和Banchereau诱导和扩增出了人DC,这才引起人们对DC的极大的重视和广泛的研究。

DC的胞质内无溶酶体、吞噬体,胞核形状不规则,其他细胞器也少见,表面组成性表达抗原提呈分子(MHCI类、Ⅱ类分子和CDl分子)、协同刺激分子(B7―1、B7-2)和CD40分子(图2―17)。DC是已知功能最强大的APC,能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也是惟一能激活初始T细胞的APC,因而成为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者。

同时,IX;还能够诱导免疫耐受,调节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类型,在固有免疫应答中作为效应细胞抵抗微生物感染。因此,IX;成为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四、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粒细胞(granulocyte)也称多形核白细胞(polyTnorphonuclearleukocyte),来源于骨髓干细胞,参与适应性性免疫和固有免疫,在炎症中发挥作用。

肥大细胞(mastcell)主要分布在黏膜或结缔组织中(血液中即嗜碱粒细胞),表面表达FceR,在IgE抗体作用下也可发生脱颗粒,参与I型超敏反应。近年来发现,肥大细胞表达MHC分子、协同刺激分子(B7―1和D7―2),功能上可作为APC加工和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此外,肥大细胞还表达CD40和CIMOL,促进丁、B细胞和APC的活化。

肥大细胞还能分泌细胞因子,IL-1、IL-3、IL-4、IL-5、IL-6、IL-8、IL-10、IL-12、IL-13及GM-CSF、TNF-a及趋化因子等,参与免疫调节,发挥免疫效应功能。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