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免疫学技术> 基础免疫实验>机体的天然免疫机制

机体的天然免疫机制

关键词: 机体 天然免疫 机制来源: 互联网

目的要求: 观察机体的非特异免疫现象;加深理解机体的天然免疫机制。 基本原理: 机体的天然免疫机制是通过机体在种族进行过程中由于不断与病原微 生物 进行斗争而建立起来的。这种天然获得的免疫性首先表现在种的免疫上,如不同种动物对某些感染具有先天的抵抗力。 机体的天然免疫机构对消灭侵入的微 生物 具有重要的作用。如皮肤与黏膜是抵抗外来侵害的第一道屏障。皮肤具有机械的阻挡作用,黏膜可分泌许多液体,如泪液、唾液、胃液、肠液等,其中喊含有溶菌酶,可溶解和杀死细菌。正好血清中也含有许多杀菌的因素,如补体。乙型溶菌素及备解素系统等,可杀死革兰氏阴性或阳性细菌。血液中的白血球及巨噬细胞对外来异物有吞噬及消化的作用,这种作用也是天然防御中的重要机制之一。 一.正常血清的杀菌作用 材料: 1.血清:新鲜无菌免疫血清 2.菌种:伤寒培养液 3.无菌小 试管 无菌吸管:琼脂平板37℃水浴箱无菌生理盐水方法 方法: 1.取无菌小 试管 2支,分别注明1、2号。 2.用吸管取新鲜无菌兔血清0.5毫升,加入第1管内。 3.用另一支吸管吸取无菌生理盐水0.5毫升,加入第二管内。 4.再用吸管吸取伤寒杆菌培养液,分别加入1及2管中各0.1毫升。加菌液时,防止菌液接触管壁以免污染管壁,造成结果的错误。然后振荡两支试管使之均匀混合,置37℃ 水浴 箱中。 1.取普通琼脂平板一块,用蜡笔在底上划分为四等分,分别标记为10',30',60',对照(如图)。待血清与菌液作用10分钟后,取出1号试管加以加以振荡,使细菌均匀悬于液体中,然后采一接种菌液划线接种于培养基10'部分,再将试管放回 水浴 箱中继续培养。于30分及60分后,再取出1号试管各采一接种环菌液分别划线接种于培养基相应部分。2号试管只于作用60分钟取出,采一接种环菌划线接种于培养基的对照部分。 2.将平板放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各试验部分及对照部分生长的细菌菌落数目。分析经血清与生理盐水作用后细菌死亡情况及其与时间的关系。 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唾液溶菌酶试验 唾液里含有溶菌酶,能溶解革兰氏阳性菌,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因素之一。溶菌酶对于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在于裂解细胞壁中的乙酰胞壁酸和乙酰葡糖胺之间的连接,可导致细菌死亡。测定体液中溶菌酶含量的变化,认为可以反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一个方面。 材料: 1.细菌培养物 2.0.85%无菌生理盐水 3.小试管2支;平皿1个;1ml移液管3支 方法: 1.试验前一天,将细菌移种普通斜面37℃培养24小时,用生理盐水洗下菌苔稀释至适当浓度(722型 分光光度计 上波长450纳米光密度0.4)。 2.唾液流入无菌平皿内,以备用。 3.取2支小试管,加菌液0.5ml,向第一管加唾液0.3ml,向第二管加唾液0.3ml作为对照。将两支小试管放37℃水浴箱保温30分钟。 观察结果: 第1管澄清透明,第2管仍浑浊 一.吞噬作用 (一)白血球的噬菌作用 材料: 1.动物——小白鼠 2. 菌种 ——甲型链球菌菌液 3.无菌注射器及针头,玻璃毛细管,美兰染液,玻片,无菌肉汤,灭菌小棉花包。 方法: 1.试验前3—6小时。将无菌肉汤2—3毫升注射入小白鼠腹腔内引起大量白血球聚集于小白鼠腹腔内。 2.将1ml甲型链球菌菌液注入小白鼠腹腔。 3.注射后用毛细吸管轻轻刺入小白鼠腹腔吸取腹腔液。经5ˊ、10ˊ、20ˊ、40ˊ后,分别取腹腔液滴于玻片上制成涂片,经自然干燥后,用稀释的美蓝液染色一分钟后镜检。 4.镜检时寻找白血球,观察细胞染液中有无吞噬的细菌。 结果观察: 细菌及细胞核呈深兰色,细胞浆呈淡兰色,在不同时间的涂片中,可看到处于不同阶段的吞噬现象。 (二)巨噬细胞吞噬红血球的作用 材料: 1.动物小白鼠 2.25%鸡红血球悬液,1%可溶性淀粉,无菌注射器及针头。 方法: 1.48~72小时以前无菌浆糊1ml注入小白鼠腹腔内。 2.48~72小时之后在腹腔注入25%洗涤过的鸡红血球悬液1ml。 3.血球注入后经30分钟至1小时后,用毛细管取腹腔液制成涂片,待干后用瑞氏染液染色镜检。 4.同法于1小时、2小时后再作一次腹腔液涂片染色镜检。 结果观察: 鸡红细胞呈椭圆,有细胞核,经染色后胞浆呈粉红色,核呈紫蓝色。一个巨噬细胞可吞噬数个鸡红细胞,吞噬后经消化的鸡红细胞轮廓不清。 附:小白鼠腹腔注射法 1.用消毒好的注射器,按无菌操作法抽菌悬液后,再用无菌镊子夹一灭菌棉花包,将针头刺入棉花包内,排出注射器内的气泡,然后将注射器平担于 试管 架上。 2.固定小白鼠:用右手轻拖鼠尾,使其趴在金属网盖上,再突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紧小白鼠颈部及两耳,将鼠体收入手掌中,再用左手无名指和手掌夹住小白鼠尾根,以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其左腿。 以无菌镊子取碘酒棉球,消毒小白鼠左下腹部,用镊子取去注射器针头上的棉花包放入消毒罐中。左手倾斜使小鼠头部向下,然后将注射器针头自小白鼠左侧腹股沟部刺入皮下,使针头在皮下组织内前进约1厘米左右,再直立注射器,轻轻向下刺入腹腔内(这样可防止拔针后注入的材料外溢)。注入菌液1毫升后将针头退出。然后将小白鼠用染料作好标记。如用复红(红色),美蓝(兰色)放入动物罐中。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