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使用技术> 环境检测>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寄生虫 宿主 相互作用来源: 互联网

秦惠基  

 

    寄生现象的出现及其演化对寄生虫和宿主双方各自的演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并成为对宿主和寄生虫自然选择的重要条件。在这过程,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某些特性被保存下来,并反映在双方的种群遗传物质上。

    对宿主来说,寄生虫及其产物都是异物。寄生虫的抗原致敏宿主免疫活性细胞,诱发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其效应机制、表现和结局参看“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寄生虫在细胞、组织或腔道内寄生,可以由于机械性作用,破坏细胞,损伤组织。这不仅见于成虫,而且也见于移行中的幼虫。疟原虫破坏红细胞,钩虫损伤小肠粘膜,蛔虫幼虫移行穿破肺泡毛细血管等都是例证。肠管寄生虫还可影响宿主对营养素的吸收,可导致吸收不良或营养不良。蓝氏贾第鞭毛虫吸器吸附小肠粘膜,蛔虫唇瓣上的齿列损伤肠绒毛均可阻碍或影响小肠吸收功能。钩虫咬吸并损伤肠粘膜吸取血液,阔节裂头绦虫吸收维生素B12可分别引起缺铁性 贫血 和巨细胞性贫血。

    在动物试验已证明,宿主的遗传素质不同对寄生虫所产生的应答性(responsiveness)亦有高低之分。低应答性宿主的寄生虫可以生活较长时间。

    寄生虫因营寄生生活,有些器官退化或消失,而有些器官却强化或新生。前者如消化器官,后者如生殖器官或附着器官。

    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可归为三类:①宿主清除了体内寄生虫,并可防御再感染;②宿主清除了大部分或未能清除体内寄生虫,但对再感染具有相对的抵抗力。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维持相当长时期的寄生关系,见于大多数寄生虫感染;③宿主不能控寄生虫的繁殖,如不及时治疗,宿主可以死亡。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