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使用技术> 环境检测>卫生需求的转变

卫生需求的转变

关键词: 卫生 需求 转变来源: 互联网

秦惠基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个衡量指标,谓之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费总支出的比重。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武汉1997年为49.8%,1998年1~4月降至45.2%。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人们对卫生需求也不断增长、拓展。

   1. 温饱时期:生存与发展,以生存为主,卫生需求只停留在有病能医,有药的水平,保健要求层次低。

  2. 小康时期:生存与发展,以发展为主,卫生需求除了有医有药外,还有一定的保健需求,以强健身体,参与“竞争”。

  3. 中富时期:发展与享受,以发展为主,卫生需求不但是有医有药,还要有经常性的保健要求,而且也有这种经常性保健的条件。此时更应重视的是生活行为方式的保健。

  4. 富裕时期:享受与发展,以享受为主,卫生需求特别高,要求有私人的医生,特殊的医护条件,特别重视长寿。必须十分注意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

针对卫生需求的变化,新世纪医疗改革应朝以下方向发展:

1.从等病人到找病人:美国从60年代后期开始,对冠心病高危人群实施社区性的病前综合干预,近30年间,年发病率下降37%。 中国大城市冠心病发病率则是两位数上升,成为十大死因的首位。据估算,病前综合干预所需费用只是病后治疗的15%~23%。

2.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前,实际只有已病或前临床者得到医学帮助,占人群15%~25%,更多人被冷落。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预测, 如能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病,人均寿命将延长10.2岁。

爱丁堡宣言指出:“一个效率高、成本效益好的卫生体制,必须有全科医生(GP)对病人进行筛选,解决大多数人的健康问题,而把小部分转给专科医生”。全科医学(General  Medicine),又称通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它以对病人实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全面、连续的终身服务。美、英、法、日等医学院校设有全科医学系,约70%医学毕业生从事GP;在英国,97%的人都有自己指定就诊的GP;在国外,GP满足居民80%以上的卫生保健需求。

    3.向群众传递保健信息:早在唐代,王冰注释《 黄帝内经 》时,已提出“( 疾疴)非天降之,人自为之”。人们至少可以自我掌握健康的2/3主动权。因此,传递保健信息尤为重要。例如,过分抱负、敌意感过强的A型行为,是冠心病高危因素,有10%将发展成冠心病(无此行为者只3.8%),还易发 高血压 。自我克制、情绪低沉、悲观、内向者C型行为,肿瘤发病率比非C型者多出3倍。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