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植物学技术> 植物生理>褐藻门(phaeophyta)

褐藻门(phaeophyta)

关键词: 褐藻门来源: 互联网

   藻类植物中进化水平较高的一门。

  形态构造 藻体都为多细胞。分化复杂,有的呈分枝丝状,有的成薄壁组织状,有的有固着器、茎、叶和枝的分化。细胞具明显的细胞壁,壁由2层组成,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褐藻特有的褐藻胶。细胞中央通常具1个中央大液泡和1个细胞核。色素体1至多个,盘状或不规则形,无蛋白核。除有叶绿素a、c及β-胡萝卜素外,含有大量的叶黄素,其中黄黄质(flavoxan-thin,又称叶黄氧茂素)等为褐藻所特有。同化产物为昆布多糖(褐藻淀粉)和甘露醇。藻体通常大型,但大小悬殊很大。大的如巨藻属(Macrocystis),通常长70~80米,最大者可达百米以上,小的只有1~2厘米,如水云属(Ectocarpus)。

  繁殖 (1)营养繁殖。以藻丝断裂或产生特别的繁殖小枝进行。(2)无性生殖。多数种类可产生动孢子进行无性繁殖。(3)有性生殖。同配、异配或卵式生殖。大多数属的生活史中具世代交替。有的为同型世代交替,有的为异型世代交替。

  种类分布及经济意义 本门藻类约1500种。根据世代交替的有无及类型可分为3纲:等世代纲,孢子体世代和配子体世代植物体形态相同。如水云、黑顶藻、马鞭藻等;不等世代纲,孢子体世代植物体大,配子体世代植物体小。如海带、裙带菜、酸藻;无孢子纲,生活史中无世代交替过程,如鹿角菜、墨角藻。近年来,多数藻类学家主张将褐藻门分成褐藻纲1纲,含13个目。褐藻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并且多数为生长在寒冷的水域里的冷水性海藻,是南北两极附近海域的主要藻类。从垂直分布看,可以从潮间带一直分布到低潮线下约30米深处,是构成海底森林的主要类群。极少数种类分布在淡水中,如层状石皮藻(Lithoderma zonatum)。褐藻为重要的经济藻类。海带、裙带菜等不少种类可供食用。有的种类(如巨藻)可作饲料和肥料。以海带、马尾藻、鹿角菜等为原料,可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碘、氯化钾等多种工业用原料。其中褐藻胶在纺织、造纸、橡胶、医药及食品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