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生物信息学技术> 数据库>肌原性myogenicity

肌原性myogenicity

关键词: 肌原性来源: 互联网

表示组织、器官的自动性产生于其肌肉的自身所用的一种术语,为神经原性的对应词。由于组织和器官的不同,有的自动性为肌原性,有的为神经原性。脊椎动物的心脏,虽然有神经节细胞,但其肌原性基于下述的实验和事实,现在基本已作为定论而被承认。在哺乳类,窦房结是心动的起搏点。(1)分布于蛙心脏的心脏神经,有 3个神经节,如将其切除,心脏仍可继续搏动。( 2)将这些神经节即使用烟碱麻痹,对心脏也无影响。( 3)从心脏起搏点部位能诱导出特殊的起搏点电位。无脊椎动物具有肌原性心脏的有软体动物的腹足类、头足类和节足动物的有鳃足类。而剑尾类和十足类的心脏在胚胎期为肌原性,在心脏神经节发育之后则转变为神经原性。昆虫类幼虫的心脏认为是肌原性的。肌原性的心脏,可因乙酰胆碱的作用使搏动受到抑制,或不受影响。究竟哪个说法对,还没有定论。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