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生物信息学技术> 数据库>弓形体病

弓形体病

关键词: 弓形体病来源: 互联网

  弓形体病是由于刚地弓形体原虫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人因食入含有弓形体包囊的禽肉、蛋、乳等及被猫粪污染的水和食物等感染。本病在人体多为隐性感染,发病者临床表现复杂,常因所侵犯的脏器不同而异。可有发热、皮疹、肌肉和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脑膜脑炎、眼损害、肺炎、肝炎等。本病与妊娠关系密切,弓形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致先天性畸形、死胎及流产。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男女老幼均可受染,卫生条件较差者受染的机会较多。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特别是猫、兔、猪、狗等均可自然感染并传播本病,故养猫者、有曾食未煮熟的动物肉及饮用不洁的生水史者易被感染。先天性及急性重型的弓形体患者常死亡或留下严重后遗症。慢性患者虽有时复发(似感冒),但预后较好。目前,先天性弓形体病已成为人类先天性感染中最严重的疾病。从妇幼卫生和优生学角度来看,本病应受到重视

临床表现   1.发热:主要是高热,发热程度及热程不定,有时发热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不相平行。 2.皮疹;为丘疹和出血性皮疹,散布在下腹及四肢,持续数日至两周。 3.胃肠道症状:可有呕吐、顽固性腹泻及粘液血便。 4.先天性感染时黄疸及肝肿大的发生率较高,是弓形体侵犯肝脏或病情严重的指标。后天性感染可引起肝炎,表现为肝脾肿大、低热、倦怠,少有黄疸。 5.异常产:妊娠早期感染可致流产,中期感染可致早产、死胎,晚期感染产出胎儿可有弓形体病的表现。 6.神经系统:可有小头畸形、眼球过小、脑积水、无脑畸形、大脑钙化、脑膜脑炎、全身抽搐、眼球震颤、精神发育障碍、精神病、意识和运动障碍、颅神经瘫痪、肢体强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等。表现为剧烈头痛、抽搐、呕吐、幻觉、偏瘫、颅神经麻痹等。脑脊液中可发现弓形体。 7.乏力、淋巴结肿大;可全身乏力。淋巴结肿大常见部位为颈部、枕骨上、及腋窝,可有压痛。重症伴高热及肝脾肿大、皮疹、头痛、肌肉痛等。 8.眼部表现:常为单侧脉络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等。病变眼组织中可检出弓形体。 9.心脏:可有心脏扩大、心肌炎、心包炎、心律不齐等。 10.呼吸系统:可有扁桃体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表现为似初期肺结核,如低热、乾咳、气憋、纳差、体重减轻和多处淋巴结肿大等。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家中养猫或与猫有密切接触史。曾食未煮熟的动物肉及饮用不洁的生水史。妊娠期感染弓形虫的母亲所生的婴儿易患此病。 2.典型临床表现:如视网膜脉络膜炎、脑积水、头小畸形、眼球过小及脑钙化等。 3.实验室检查才可确诊,如病原体检查、血清学反应、皮内试验等。

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首选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 2.对症支持治疗。 3.免疫治疗(疫苗及免疫增强剂)。 4.眼等局部治疗。 5.孕早、中期感染者可做人工流产、引产等(详见妇科手术)。

用药原则   1.急性期患者以交替口服乙胺嘧啶、磺胺嘧啶及螺旋霉素为主,可加用免疫增强剂辅助治疗。 2.中枢神经系统、孕妇及脏器弓形体病患者以口服螺旋霉素为主,亦可与乙胺嘧啶、磺胺嘧啶交替使用。 3.眼弓形体病可用强的松及氯林可霉素治疗。 4.慢性弓形体病人隐伏期的患者可采用弓形体疫苗治疗,免疫增强剂治疗为辅。 5.孕妇有接触猫粪史,血清学检查发现阳性,可预防治疗:每日服乙胺嘧啶25mg,磺胺嘧啶2g,连服7日,也可用螺旋霉素预防。必要时做人工流产或引产。

辅助检查   1.对先天性感染的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B”为主; 2.对后天获得性感染的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B”。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病原学检查阴性。 2.好转:症状体征好转。 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