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生物信息学技术> 数据库>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

关键词: 结肠 息肉来源: 互联网

  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或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息肉症视症状轻重不同可采用中西药物,肠镜,镭射,冷冻,套扎及经腹或经肛门等多种办法进行治疗。

临床表现   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 4.肛镜,直乙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 5.钡灌肠可显示充盈缺损。

诊断依据   1.便血或粘液脓血便史。 2.肛诊或肠镜发现息肉。 3.钡灌肠见多少不一充盈缺损。

治疗原则   1.单个息肉可行切除加病检同时进行。 2.多发息肉或息肉较大有恶变征可经肛门肛窥肠镜进行病理活检以除外恶变。 3.低位或长蒂脱出息肉可用肛窥,直乙镜,套扎或经肛门直接切除。 4.广基或多发息肉可经腹、会阴、骶尾部行肠壁肠段部分切除。 5.高位息肉可行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切。 6.息肉有癌变应按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术。

用药原则   1.一般小量出血以口服“A”项抗生素及止血药或中药口服或灌肠为主。 2.较大量出血除用止血药物和“C项中抗生素、输液补充电解质维生素外应用好术前准备如备血等; 3.出血量大于800ml或血压不能维持应及时输血并行剖腹手术治疗。

辅助检查   1.一般症状、病史不长检查专案以框限“A”为主; 2.对病史长,疑有恶变者可选框限“A”、“B”或“C”。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消失,息肉或病变肠段切除。 2.好转:症状消失,息肉大部分切除但仍有残余息肉或无再出血及粘液脓血便而息肉未切。 3.未愈:症状存在,息肉完全未切除。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