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生物信息学技术> 数据库>硬脊膜外脓肿

硬脊膜外脓肿

关键词: 硬脊膜外脓肿来源: 互联网

  硬脊膜外脓肿是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其原发感染源可为邻近或远隔部位的疮疖、痈肿或蜂窝织炎等化脓灶,或为各脏器感染,也可为全身败血症的并发症。感染途径以血行播散最常见。病原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此病可见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均等。临床表现以全身感染症状和脊髓功能损害症状为主,发病急而严重。如治疗及时,多可治愈,如延误诊治将造成严重残废甚至死亡。故一般认为硬脊膜外脓肿是神经外科的急症。

临床表现   1.脊椎痛与神经根痛期:病变脊椎有剧烈疼痛,全身症状有畏寒、高热,有时出现败血症和脑膜刺激征。神经根受累则出现神经根痛。 2.脊髓功能障碍期:双下肢无力、麻木,病变平面以下感觉减退及括约肌功能障碍,下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最后出现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且迅速由下向上发展。 3.完全麻痹期:脊髓功能障碍出现后数小时至二天内,很快出现双下肢软瘫,感觉及反射消失,尿潴留,形成驰缓性瘫痪。

诊断依据   1.有化脓性感染病史。 2.起病多较急,先有畏寒、发热、白细胞增高,数日内出现脊椎剧烈疼痛和局部神经根痛。 3.病变区棘突、椎旁有压痛及叩击痛,可在疼痛部位皮肤出现凹陷性浮肿。 4.病变平面以下躯体出现运动和感觉障碍。 5.病变节段硬脊膜外腔穿刺抽出脓性分泌物。 6.CT扫描及MRI显示硬脊膜外脓肿。

治疗原则   1.一经确诊,迅速行椎管病灶清除减压术; 2.局部和全身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 3.预防褥疮、肺炎及尿路感染的发生; 4.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抗菌素要联合用药,用药要足量、够疗程,以第三代头孢抗生素为佳,如头孢他啶。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加用甲硝唑; 2.有脊髓功能障碍者,应辅以神经细胞营养药(如胞二磷胆碱、脑活素); 3.合并败血症者要注意加强支持疗法; 4.症状严重者,还要注意水盐平衡,预防并发症。

辅助检查   1.迅速确定感染源,血液或穿刺液培养致病菌+药敏。 2.从压痛最明显之椎间隙行硬脊膜外腔穿刺抽脓,如抽到脓液,可不需作CT或MR检查。 3.如硬脊膜外腔穿刺抽不到脓液,可行脊髓造影或CT或MR检查确诊。 4.须手术者,应行基本检查。

疗效评价   1.治愈: (1)局部炎症和硬脊膜外脓肿清除,全身感染征象消褪; (2)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征象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 2.好转:局部炎症病变和全身感染症状消失,但神经功能损害症状仅有好转或无变化,生活尚需照料。 3.未愈:局部炎症病变和全身感染症状未能完全消失,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无改善,生活不能自理。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