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生物信息学技术> 数据库>涎石病

涎石病

关键词: 涎石病来源: 互联网

  涎腺导管或腺体内形成结石并引起一系列症状及病理变化时,称为涎石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阻塞症状,涎腺肿大。 本病不多见,中年人发病率高,男性发病率高。颌下腺涎石最为常见,腮腺次之,导管内的涎石较腮体内的涎石为多,大多以慢性炎症表现。少数病例可伴有胆道或尿路结石。

临床表现   1.阻塞症状:进食时,尤其在进酸性食物,相关腺体肿大和剧烈胀痛;进食后,症状逐渐缓解; 2.可扪及结石; 3.常伴慢性炎症,有导管口充血,时有溢脓;

诊断依据   1.典型的涎腺导管阻塞症状和病史; 2.可扪及导管结石; 3.并发炎症者,腺体肿痛,导管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4.X线检查可显示涎石的形状和部位;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摘除涎石); 2.手术治疗;(详见颌下腺摘除术); 3.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轻型病例以口服排石汤和其他辅助药物为主; 2.继发感染的病例应采用病原治疗、抗生素,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

辅助检查   1.对单纯涎石病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继发感染、腺体内结石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和“B”。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无涎石存在。 2.好转:症状和体征减轻,仍有涎石。 3.未愈:症状和体征未改善。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