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生物信息学技术> 数据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来源: 互联网

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在生产和生活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产生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内引起中毒。此类中毒多见于冬季通风不良的室内取暖。一氧化碳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致使机体各组织尤其脑组织缺氧,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时病人仅有头痛、头晕、心悸、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 2.中度中毒时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尚有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出汗多,心率快,躁动不安,渐渐进入昏迷状态; 3.重度中毒时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反射消失,大小 便失禁,四肢厥冷,面色呈樱桃红色,周身大汗,体温增高,呼吸频数,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软瘫或有阵发性强直抽搐,瞳孔缩小或散大,尚可出现呼吸抑制,有严重的中枢神经后遗症。

诊断依据 1.有一氧化碳吸入史,如冬季关闭门窗煤炉生火取暖,同室人一齐发病等; 2.临床表现:轻度中毒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等;中度中毒尚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重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昏迷或惊厥,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 3.测定血中碳氧血红蛋白。

治疗原则 1.立即迁移中毒者于新鲜空气处;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供氧、使用呼吸兴奋剂或机械通气; 4.改善脑组织代谢,防治脑水肿; 5.换血治疗; 6.对症处理; 有条件者宜行高压氧治疗。

用药原则 1.吸氧半小时后仍未清醒,可给予输新鲜血,严重病人可采用换血疗法及高压氧治疗; 2.呼吸停止时,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并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或用人工呼吸机呼吸; 3.早期使用能量合剂; 4.出现脑水肿时应及时用甘露醇、速尿及地塞米松; 5.频繁抽搐,可用安定、水合氯醛控制; 6.昏迷高热、频繁抽搐者可用冬眠疗法等降温; 7.昏迷超过24小时可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8.有后遗症如震颤性麻痹可用安坦,精神狂燥时使用氯丙秦。

辅助检查 1.轻度或中度中毒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严重中毒者及老年昏迷原因不明时,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2.好转:症状消失,但有遗留后遗症。 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