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生物信息学技术> 基因芯片>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关键词: 果蝇 唾腺 染色体来源: 互联网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剥离果蝇三龄幼虫的唾腺和压制唾腺染色体玻片的方法;

  2.了解果蝇唾腺染色体的特点,根据不同染色体带纹的形态和排列识别不同的染色体。 二 实验原理

  双翅目昆虫(摇蚊、果蝇等)幼虫期的唾腺细胞很大,其中的染色体称为唾腺染色体。这种染色体比普通染色体大得多,宽约5um,长约400um,相当于普通染色体的100—150倍,因而又称为巨大染色体。唾腺染色体处于体细胞染色体联会配对状态。

并且唾腺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而并不分开,每条染色体大约有1000—4000根染色体丝的拷贝,所以又称多线染色体。多线染色体经染色后,出现深浅不同、密疏各别的横纹,这些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往往是恒定的,代表着果蝇等昆虫的种的特征;如染色体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很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识别出来。

  观察多线染色体的特征:巨大;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配对,所以细胞中染色体只可以观测出半数(n);各染色体的异染色质的着丝粒部分互相靠拢形成染色中心(chromocenter);横纹有深浅、疏密的不同,各自对应排列,这意味着基因的排列。 三 实验材料

  果蝇的三龄幼虫 四 实验器具和药品

  实体解剖镜、载玻片、盖玻片、常规解剖器具、生理盐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五 操作步骤

  1.把载破片置于双筒镜下,选择黑色背景。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一滴,取三龄幼虫放在其中,操作者左手拿镊子夹住幼虫后端1/3处,固定幼虫。右手拿一枚解剖针,按住幼虫头部的黑色斑点(口器)稍后方,用力向两侧拉,把身体拉开,唾腺随之而出。唾腺是一对透明的棒状腺体,像一对长茄子,上面附有白色的脂肪条。

  2.在载玻片上除去幼虫其他组织部分,还要把唾腺周围的白色脂肪尽量剥离干净,再把唾腺周围的杂物用吸水纸清理干净。注意此时动作应放慢,因唾腺很小,很容易随水流的移动而进入到吸水纸中。

  3.滴加一滴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染色10~15分钟。

  4.盖上盖破片,以解剖针柄轻轻敲击有唾腺的部位,使其随着染液的流动而充分的分散,最后进行压片观察。可先在低倍镜下观察,选取染色体分散较好的细胞放于高倍镜观察。唾腺染色体具有以下特点:巨大性、体细胞配对、具有染色中心(Chromocenter) 、染色体上具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六 注意事项

  果蝇唾腺为单层细胞构成,在解剖和制片过程中注意保湿;

  唾腺体积很小,染色时染色液不要过多,以免压片时唾腺随染液流走。

  果蝇唾腺染色体组成为2n=8,因为体细胞配对,又因短小的第4染色体和X染色体的着丝粒在端部,所以染色体的一端在染色中心上,看上去,各自只形成一条点状和线状染色体。只有第2和第3染色体的着丝粒在中央,它们从染色中心以V字形向外伸出(2L、 2R 、3L、 3R),因此共有6条臂。

由于短小的第4染色体有时不易现察到,所以最容易识别的是5条染色体长臂。雄果蝇的Y染色体几乎包含在染色中心里,因为是异染色质,看起来染色可能淡些。有经验的人可以发现雄果蝇的x染色体比雌果蝇x染色体要细些,因为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 

  唾腺染色体上的横纹宽窄、浓淡是一定的,但在果蝇的特定发育时期,它们会出现不连续的膨胀,称为疏松区,目前人们认为这是这部分基因被激活的标志。    七 学生实验报告

  培养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的三龄幼虫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以取得适宜的实验材料?

  绘制果蝇唾腺染色体图,并说明其特点。 果蝇杂交 预期实验结果

伴性遗传:正交:F1雌雄都为野生型;         F2雌:为野生型,         雄:红:白 1:1      反交:F1雌:野生型         雄:白眼         F2雌:红:白 1:1         雄:红:白 1:1

三点测交:反交:F1:雌:野生型         雄:三隐性         F2:亲本型 多         重组型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