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生物信息学技术> 数据库>离子学说 ionic theory

离子学说 ionic theory

关键词: 离子学说来源: 互联网

 

  从膜对离子的透性变化,来说明神经、肌肉等兴奋性细胞中动作电位的发生机制的理论。由于很重视 Na 对兴奋的作用,所以也称钠学说。这个学说的提出是基于以下的事实:( 1) Na 、 K 、 Cl- 等离子在细胞内外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异。( 2)在增加细胞外液的 K 浓度时,静息电位减少。( 3)减少细胞外液的 Na 浓度时,则动作电位的振幅降低,当 Na 浓度为 1/ 10时,振幅降低 58毫伏等。其次根据在乌贼巨大轴突上用箱位法所进行的实验,使这个学说发展为精深严密的理论〔霍奇金、赫胥黎( A. L. Hod- gkin、 A. F. Huxley, 1950— 52)〕。霍奇金等所设想的膜如图示那样, ENa 、 FK 是以 Na 、 K 的平衡电位作为电动势的电池, RNa 、 RK 是膜对 Na 和 K 的电阻, EL 、 RL 表示对 Cl- 等被动分布离子的电动势和电阻。这个学说的要点是:( 1)静止膜对 Na 的透性低,膜电位大致近于 EK 值,活动时对 Na 透性高。( 2)这种对 Na 透性的增大是以膜的去极化作为开端而发生的,由于所谓霍奇金循环( Hodgkincycle)的再生过程发生作用,故 Na 的透性显著亢进,膜电位接近于 ENa 。用此再生过程可以解释兴奋是服从于全、无法则的。( 3)对 Na 透性的增大是一过性的,不能被维持下去( Na搬运机制的钝化),加之,对 K 的透性又增大,故动作电位下降(延搁整流)。( 4)活动的结果有少量的 Na 进入和 K 流出,但通过主动的 Na 排出泵的作用而又可以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