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生物信息学技术> 基因芯片>微芯片“放大”诊断时间(图)

微芯片“放大”诊断时间(图)

关键词: 微流体芯片 检测 治疗 疾病 新型化合物来源: 互联网

那些利用放射性示踪剂诊断疾病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时刻都在与时间赛跑。这些化合物中放射能的衰减速度是如此之快,往往在几分钟内就已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现在,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芯片,能够极大地加速放射性示踪剂的生产,这一进展将促生一批检测和治疗疾病的新型化合物。

依赖放射性示踪剂的医学成像技术的使用在最近几年出现了戏剧性的增长。2005年,全世界完成的大约300万例临床测试都使用了这种技术——正电子发射X线体层照相术(PET),该技术能够追踪从癌症的早期阶段到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全部细节。然而尽管PET的解析度很好,但研究人员对它的使用还是受限于这项技术所依赖的放射性化合物的合成和净化时间。当这些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它们可能已经消耗了大部分的“生命”,因此使得研究人员无法进行长期分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Hsian-Rong Tseng和斯坦福大学的Stephen Quake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微流体芯片,该芯片能够完成自动合成最常见的PET探针——名为fluorodeoxyglucose(FDG)——需要的所有化学反应。这种微流体芯片类似于标准微芯片,它们包含有一组供液体流动的通道、泵和电子管。在这种前提下,这些芯片能够被一台计算机完全控制。并且通过自动化合成以及通过减少化合物使用量加速反应,研究人员能够将合成FDG所需的时间缩短10倍。

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PET成像专家Victor Pike表示,“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可行的技术。”Pike指出,除了使FDG更为廉价以及更容易制造外,相同的技术还可能用于自动合成一系列其他类型的PET探针。他说,这将能够极大扩展研究中使用的示踪剂化合物的数量,从而为大量疾病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微流体芯片能够加速药物成像化合物的研制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