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生物信息学技术> 数据库>瑞与悌宇列弗

瑞与悌宇列弗

关键词: 瑞与悌宇列弗来源: 互联网

瑞(John Ray,1627-1705)当然远不只是一位植物学家。他是当时最著名的动物 学论著的共同编著者之一,而且撰写过自然神学的重要著作。但是他又是一个讲究实际 的英国人,他的主要目的是编写一本能够无懈可击不容争辩地鉴定植物的书。因此他特 别重视物种的本质。在他的《植物史》中涉及到18,655植物种并为物种(阶元)下过 定义,此后150年大都采用了这定义。在早期的植物学家中他几乎是唯一未受过医学教 育的人,他较同时代的人(甚至包括在耶苏学院受过教育的悌宇列弗)所受到的经院哲 学传统的影响少。因此毫不奇怪瑞从他最早的著作开始就很少一贯运用二分法,而且比 切查皮诺或悌宇列弗远远少得多。他不仅在他的不同类别中使用不同的次要性状,而且 在他觉得方便时毫不迟疑地从结实性状转到运用营养性状(如是否有茎或球茎)。悌宇 列弗和Rivinus曾就这些不顾常规的作法对他进行猛烈抨击,然而瑞却用实用主义的告 诫来回答这种批评:“一种令人满意的分类是把相似的,和主要部分一致的,或者整体 外观一致的植物汇合在一起,而将这些方面不同的分开”(《Synopsis》,1690:33)。 他在随后的著作中反复强调这一指导原则。例如,“自然(分类)方法的首要条件必须 是,决不把明显自然相似的植物类别分割开,也决不把自然不同的类别混在一起” (《Sylloge》,1694:17)。当然,切查皮诺和其它支持逻辑分类的人会说这正是他 们的分类方法所要的。于是瑞便被迫更前进一步。在他的著作《De Variis》(1696) 中指出确实没有客观的方法来确定哪一种性状反映本质,哪一种性状一是偶然的。换一 句话说,他隐约地否定了既定的加权法。(应当注意的是他并不反对本质的概念或基本 性状与偶然性状之间的差别。)由此他认为不仅花和果实而且植物的其它部分同样可以 反映本质。他甚至走得更远,认为物种由干它们的偶然性状也可队彼此不同 (Ornithology,1678)。 Sloan(1972)提出瑞是由于研读了哲学家洛克(Locke)的著作才具有这些异端观 点。然而有很多事例表明Ray完全是根据务实的方式对性状作出了非常规的估价,并且 是为了反驳悌宇列弗才去钻研“哲学著作”(1696年4月29日给Robinson的信)。由于 单一性状能反映属的本质这一点非常值得怀疑,所以Ray在他写的《植物研究法》 (Methcdus Plantarum,1703:6-7)一书中提出:“植物的最佳排列方案是,所有的 属,从最高的一直到最低的,都具有某些共同性质,或某些部分一致,或附带性质一 致。”他甚至还把生态性状作为分类依据,而这些是自切查皮诺以来一直严格“被禁止” 的分类性状。实际上Magnol(1689)早就建议采用复合性状(多个性状)。 瑞对真正的植物分类的贡献并不大。他和Masnus,Pena,Lobel,Bauhin等人一样, 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殖物分开,但并不了解两者之间差异的本质。他仍然保持 Theophrastus的观点,将植物分为树,灌木,草等等。另外,他对石竹科与茄科的分类 显然不及Bauhin以及其它人。植物分类学史也表明Ray的影响是有限的。然而不容置疑 的是他对松动逻辑分类法这座顽固堡垒是作出了贡献的。 在法国,瑞的杰出同时代人悌宇列弗(Joseph Pitton deTournefort,1656-1708) 也许是首先充分认识到异国植物是多么丰富的植物学家。因此就他来说单纯的实际考虑 远比制订一种普遍适用的或自然的分类方法更为重要。他的目的是为多样性的植物提供 一种简明的检索表:“认识植物就是要知道依据其某些部分的结构而定出确切名称 “(Tournefort:《Institutiones》,1694:1)。由于当时植物的属还不多,他就专 门研究属这个等级。和以往的大多数植物学家相反,他用单一的词为属命名。悌宇列弗 的最大功绩在于他首次确定了属的概念并审慎地区分和清晰地描述了698个属,其中绝 大部分(有时改变了名称)后来被林奈采用了。因此植物的某些著名的属名实际来自悌 宇列弗。由于花和果实提供了最多的易于观察的性状,所以植物的这两部分成为了他的 绝大多数描述的依据,但是只要有助于描述他偶尔也采用其它的结构。悌字列弗比林奈 更着眼于实际需要。遇到无花无果的植物或者花、果太小肉眼无法观察的情况,他建议 “为了正确地确定这样的属,不仅可以运用植物的其它所有部分,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 的偶然(次要)性状,繁殖方式,整体性状和外观”(《Institutiones》:61)。 悌宇列弗虽然详细分析研究了性状,但是他对高级分类单位的分类则多少是人为的。 他所拟订的22个纲只有6个符合于自然类别。然而从鉴定来说,他的《方法》较之同时 代的瑞,Morison,或Rivinus的更适用,不仅在法国而且随后在荷兰、英国、德国都广 泛流行。Boerhaave(1710),Magnol(1729),以及Siesesbeck(1739)等人的鉴定 系统都是悌宇列弗系统的变体;主要不同处在于他们认为最重要性状的选择上。上述这 些鉴定系统的主要目的都是借助于逻辑分类法来进行鉴定。他们全都无法对自然类别求 得前后一贯的限界,因为运用逻辑分类法想做到这一点确实是不可能的。 下行分类在切查皮诺的时代并不是一种错误的策略,因为在那个时候有关分类的一 切问题都还模糊不清。现实的物种概念尚未建立,而新发现的生物种类的数量却按指数 增长。在一个很少人了解博物学的时代迫切需要的是正确鉴定,而逻辑分类正好符合这 种要求。现在回顾来看,很明显下行分类是通向更好的分类法的如果不是必不可免的、 也就是恰当的第一步。 这个时期的植物学家往往被贬义地称为“亚里斯多德派”,意思是指盲目崇拜传统 和权威并且运用演绎推理。这是十分不公允的。的确,他们运用逻辑分类法,因为它是 最适于顺利进行鉴定的系统,但是他们的研究工作却完全不是依赖权威而是通过在野外 现场、在广泛的旅行考察和仔细地分析研究标本进行的。他们为林奈以后时期的改进了 的分类系统建立了可靠的经验基础。 这里应当提到的是必须注意博物学和物理科学历史发展之间的显著差别。十六、十 七世纪西方世界经历了所谓的科学革命,然而这个革命主要限于物理科学,并在较少的 程度上涉及部分的功能生物学。博物学和系统学几乎丝毫没有受到邻近科学这种巨大变 化的波及。从切查皮诺经由悌宇列弗,瑞一直到林奈,本质论的传统和逻辑分类法的影 响始终未断。有人认为博物学,几乎一直到达尔文时代,继续由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 形而上学统治着,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不过还应当加上博物学还受到亚里斯多德的另一 股思想支配:博物学家精神,即观察自然的乐趣和对多样性的强烈爱好。亚里斯多德的 这一份遗产一直廷续到今天,而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影响在系统学中则在阿丹森到 1859年的过渡时期中已被大大削弱,并且被达尔文彻底根除。 从15世纪早期到林奈这段时期中植物分类知识的迅速积累如果没有腊叶标本的发明 这一重要的技术进步将是不可能的。(Lanjouw and Stafleu,1956)。干燥和压制植 物的想法似乎来自Luca Ghini(1490-1556),他的学生Cibo(他从1532年制作的腊叶 标本现在仍然保存着),Turner,Aldrovandi,切查皮诺都制作腊叶标本。腊叶标本是 收藏异域外国植物所绝对必需的。例如林奈对不是瑞典的多数植物的描述就是根据腊叶 标本。目前世界的大腊叶标本馆收藏有三百万到六百万份标本,植物学家借助于这些标 本从事描述和鉴定。十六世纪后半期植物分类的迅速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腊叶 标本这种新技术促成的,它使得植物学家在一年四季中都可以查对标本。另一项重要的 技术进步就是木刻。 Luca Ghini在另一方面也是一位伟大的革新家。他于1543年(或1544年)在意大利 比萨建立了第一个大学植物园,第二个建立在柏度瓦(1545)。当腊叶标本还很少,插 图还很粗糙时,植物园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16世纪末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彼洛尼 亚,法国巴黎和蒙特聂尔先后都建立了公共植物园。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