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免疫学技术> 抗体抗原实验>最适免疫应答格局的群体调节

最适免疫应答格局的群体调节

关键词: 免疫应答 群体 调节来源: 互联网

最适免疫应答格局的群体调节       一、病原体对个体抗病能力的选择       抗原进入机体后,选择性地使带有相应BCR/TCR的细胞克隆发生扩增,产生特异性的效应分子和效应细胞。由此区分出针对该抗原的高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和与该抗原无关的淋巴细胞群。要保证所有进入机体的抗原都有高反应性的细胞克隆被选择出来发生扩增,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克隆储备,这一储备,主要体现在由BCR/TCR基因多样性构成的受体库。没有显示多样性的受体库,即不会有上面提到的独特型网络,以及AICD对特异,陛应答的反馈调节。因而多样性不仅是免疫应答特异性产生的基础,也是特异性免疫调节发生的条件。       在群体水平,对应于细胞克隆的是个体。种群是由对抗原具有不同应答能力的个体所组成。早期研究揭示,个体间免疫应答能力的差异由免疫应答基因(1r基因)所决定,现知Jr基因即是特定的MHC等位基因(或单体型)。换言之,MHC不同的等位基因是个体免疫应答能力差异的主要决定者。相比于BCR/TCR的多样性储备可为独特型及AICD的反馈调节提供基础,MHC的多态性则是群体水平免疫调节得以产生的条件。       二、免疫分子编码基因的多态性与选择压力       截至2006年7月,正式命名的HLA等位基因数已达2 320种。如此丰富的MHC多态性意义何在?与群体水平免疫调节是什么关系?下面以HLAB53在抗疟疾流行中的作用加以说明。等位基因B53及其产物B53抗原在白人和黄种人中频率很低,不足1%,但在中非洲高达28%一40%。有意义的是,当地疟疾患者中B53的频率远没有那么高,约为17%。这表明,带有B53等位基因的黑人比较不容易患疟疾,B53有保护作用。       一般说,在进化过程中,各人种都会有相似的机会因变异而出现新的HLA等位基因,例如这里的B53,但在黄种人和白种人群中,由于没有持续的疟疾流行,突变产生的B53基因不显示“优越性”,不会通过自然选择而被保留下来。但在中非的疟疾流行区,B53显示的保护作用,可引起阳性自然选择效应,构成选择压力,其结果,tt53的频率会逐渐上升,直到28%(冈比亚)和40%(尼日利亚)。如果中非黑人有机会到美洲和白人通婚,这一被自然选择固定下来的新等位基因可以被引入白种人群,结果是,全人类多了一个HLA等位基因B53。这也是一种调节,即通过选择出新的抗疟疾HLAB35等位基因,而上调群体抗病(抗疟疾)的免疫应答能力。疟疾选择出B53,另一种病原体引发的疾病会选择出另外一类等位基因,这样,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千万种疾病对人群的侵袭造就了HLA的多态性。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